皇太极逼死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在历史上虽无确切记载,但从清《实录》中对阿巴亥内容的几经删改可推测:由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逼死阿巴亥的事实应该成立。况且朝鲜史籍《春坡堂日月录》中,对此事还有着明确记述呢。
所以,话说到此,问题也来了。或者说,既然皇太极是逼死阿巴亥的主要凶手,那么,身为阿巴亥儿子的多尔衮,为何不怀恨于皇太极,还要百般依附于他呢?其原因又究竟何在呢?
自继承汗位之后,为压制三位哥哥,即三大贝勒的势力,他首先采用了以极力笼络、优待四小贝勒来压制三大贝勒的手段。尤其对身为旗主的多尔衮、多铎兄弟,更是想方设法百般笼络,以强化自身与三大贝勒的抗衡能力。
之后, 皇太极又于天聪三年(1629年),以政事繁杂,不应使兄长过于劳累为理,先后免去了三大贝勒按月分掌国事的旧例,而以包括多尔衮在内的诸小贝勒代理值月当班。
而在诸小贝勒中,皇太极也很快发现,多尔衮不但勤学向上,谨慎自持。尤其难能可贵的还是,他不像诸小贝勒一样只会带兵打仗,他还知书达礼、通晓满、汉文字,政治头脑也远在其他诸王公贝勒之上。
所以,很快,多尔衮就深得皇太极好感,更有意识地栽培和优待他。如困锦州,征蒙古 、犯明朝、打朝鲜等等,皇太极都多次委以他重任。多尔衮也由此得到了不少建功的机会。也可以说,为皇太极和大清国都立下了卓越功勋。
当然,他相当出色的表现,也为自己争得了更大的政治舞台。所以,在皇太极称帝之后所册封的四大亲王中,其中就有多尔衮。
四大亲王即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郎、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肃亲王豪格。
应该说,这四大亲王都军功显赫,不过,从中也不难看出,代善是支持皇太极称汗的有功之人,自不必说。济尔哈郎不但战功卓著,且从小就与皇太极要好,也不必说。而豪格呢是皇太极的长子,更不用说,只有多尔衮才是真正的后起之秀,凭借各方面的出众才位列四大亲王之列。
那么,话说到此,不禁会问,多尔衮的两个同母兄弟情况又怎样呢?
哥哥阿济格因为懒散、平庸并不受皇太极重用。而弟弟多铎呢,则因为荒唐胡为,还时常故意与皇太极作对(应该与母亲的死有关),更是不受皇太极待见。
要说多尔衮不清楚当初自己的母亲是被以皇太极为首的几位哥哥逼死的。那肯定也不符合事实。
或者说,他应该相当清楚。既便当时不清楚,后来他也会慢慢清楚的。
那么,他又为何不象他的弟弟多铎那样,处处与皇太极故意作对呢?
应该说,这也是多尔衮最为聪明之处。
在刚刚也已经提到了,多尔衮“谨慎自持”。他清楚,一味地与皇太极作对是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做不成的。他甚至清楚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听皇太极的话,讨皇太极的欢心,给自己换取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政治舞台。
所以,在皇太极主政的十七年间,几乎所有的王公贝勒都受到过皇太极的严厉处罚,如皇太极最有出息的儿子豪格就曾三次受到过降级、罚款处分,而多尔衮支却仅有围困锦州时的唯一一次。
也正如在此次皇太极训斥多尔衮时所说:“我对你特加爱重,超过了所有诸子弟,好马任你挑,好衣任你穿,好饭任你吃,比对谁好。就是因为你勤劳国事,能够属遵朕命……”
但这并不代表真实的多尔衮。真实的多尔衮其实是一个有野心和有明确目标人生的人。
这不仅表现在皇太极死后,他便首先成为争夺皇位的最大主角。在争夺皇位不成的情况下,他又从摄政王的位子,仅用了五年时间便坐到了皇父摄政王的位子。
而当他全面控制了朝政之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生母阿巴亥追封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之号,并将牌位供奉于太庙之中。同时,他还修改《实录》为母亲平反昭雪。
这一切,恐怕也是自母亲被逼自缢之后,多尔衮最想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