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同志一生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文风准则。在审阅与周恩来总理相关的文稿时,她总是格外认真,对每个细节都要反复核实。1979年,当编纂人员将整理好的文稿送交她审阅时,她特别指出:虽然当时各省国民党负责人中确实有很多共产党员,但在北方地区必须补充李大钊和李锡九两位同志的名字。这个建议让编纂人员产生了疑问——李大钊的共产党员身份众所周知,但作为国民党元老的李锡九竟然也是共产党员?
实际上,李锡九是我党一位长期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下党员,为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颖超之所以对他的身份如此了解,源于大革命时期两人在天津共事的经历。这段往事要从李锡九的早年经历说起。
1905年,李锡九获得公费留学日本的机会。在东京求学期间,他有幸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开始接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从同盟会到国民党成立,他都是孙中山先生最坚定的追随者之一。1913年4月,李锡九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然而好景不长,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民国政府名存实亡。面对时局变化,李锡九选择回到保定,在直隶警务学堂担任教职。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李锡九立即南下响应。就在这一年,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要转折。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让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李锡九开始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对这套理论产生了浓厚兴趣。1922年在北京结识李大钊后,两人经常深入探讨革命理论。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李锡九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最终经李大钊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以国民党元老的身份为掩护,暗中为党工作。
由于李锡九入党时间早且身份特殊,即使在党内也少有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邓颖超之所以了解内情,是因为1925年两人曾在天津共事。当时中共天津地委新设了教育宣传委员会和农工委员会,李锡九是主要负责人之一。而刚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的邓颖超,正担任天津地委妇女部部长。虽然共事时间只有短短数月,但这段经历让邓颖超对李锡九的革命立场有了深刻认识。后来邓颖超调往广州工作,周恩来总理对李锡九的评价是老成谋国,足见对其的肯定。
1945年重庆谈判后,内战阴云密布。李锡九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成功策动了高树勋将军起义,还说服国民党华北补给区司令耿右麟将大批军用物资转交给解放军。在北平和平解放过程中,他作为傅作义将军的秘密特使,多次前往西柏坡与党中央商谈。此后他又赴长沙做程潜将军的工作,圆满完成了按兵不动,待大军过江后再起义的重要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已年过古稀的李锡九依然奋斗在建设一线。他常说:我虽然老了,但决心贡献自己的力量,跟着大家一起前进!担任省救灾委员会主任期间,他从不坐在办公室听汇报,而是亲赴一线指导防灾救灾和水利建设工作。即便卧病在床,他仍惦记着群众疾苦。1952年3月病逝前一周,他还致信河北省政府主席杨秀峰,详细询问春季疫情防治情况。
李锡九一生清廉简朴,出行只坐三等车厢或大统舱,对衣食从无奢求。1952年3月10日,这位为中国革命鞠躬尽瘁的老战士安详离世,用自己传奇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