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浩:一个特立独行的名士
殷浩,字渊源,出身于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他的父亲殷羡是个性格古怪的人。传说殷羡赴任豫章太守时,带了一百多封京城友人托他转交的书信。可走到石头城时,他竟把信全扔进了水里,还振振有词地说:“沉的自沉,浮的自浮,我殷羡可不是送信的邮差!”他的孤傲,由此可见一斑。
青出于蓝的古怪性格
殷浩的性格比他父亲还要古怪。他从小聪慧过人,见识深远,年纪轻轻就名声在外,尤其精通玄学。他和叔父殷融一起研读《老子》《易经》,每次辩论都能占上风,因此深受当时清谈名士的推崇。
有人曾问他:“为什么快当官时会梦见棺材,快发财时会梦见粪便?”殷浩回答:“官位本就腐朽,所以得官梦尸;钱财本如粪土,所以得财梦粪。”这番话被当时的人奉为至理名言。
屡次拒绝出仕
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太尉、司徒、司空三府都曾请他出山,但他一概推辞。征西将军庾亮请他做记室参军,后来又推荐他担任司徒左长史;安西将军庾翼也请他做司马,甚至任命他为侍中、安西军司,但他都以生病为由拒绝,隐居在古墓中,一待就是十年。当时的人把他比作管仲、诸葛亮。
谢尚等人曾专程去古墓拜访他,向他请教天下大势,预测江东的兴衰。得知他坚决不愿出山,众人叹息道:“殷浩不出,天下苍生该怎么办啊!”
庾翼还写信劝他,用清谈大家王衍的悲惨结局警示他,但殷浩依然不为所动。直到庾冰、何充等重臣相继去世,晋简文帝司马昱掌权,亲自写信恳求他:“如今国家危难,若您再推辞,天下大事就完了!”殷浩这才答应出山。
与桓温的明争暗斗
桓温平定成汉后,功高震主。司马昱为了制衡他,便重用殷浩。当时后赵石虎病死,国内大乱,正是北伐的好时机。姚襄投奔东晋后,被封为平北将军,仍对关中念念不忘,请求讨伐前秦。桓温想拉拢他,让他做北伐先锋。
殷浩知道自己的任务之一就是压制桓温,于是也上表请求北伐。永和六年(350年),朝廷任命他为中军将军,统领五州军事,准备让他主导北伐。桓温看出朝廷的用意,虽愤怒却也无可奈何。
北伐的失败
殷浩任命姚襄为谢尚的副将,命他进攻许昌。但姚襄认为军队尚未训练完毕,请求暂缓出兵。殷浩大怒,怀疑他要造反,竟派刺客暗杀他。刺客发现姚襄并无反意,反而将计划告诉了他。
暗杀失败后,殷浩又派兵偷袭姚襄,结果大败。他恼羞成怒,命令姚襄进京受审,姚襄当然不从,两人彻底决裂。
后来,殷浩听信间谍的假情报,以为前秦将领雷弱儿可以策应东晋,便催促姚襄出兵。谁知这是陷阱,姚襄半路反叛,袭击殷浩的军队,斩杀万余人,自立为王。
被废与结局
北伐失败后,殷浩被贬为平民,流放东阳郡信安县。他年轻时和桓温齐名,两人曾互相较劲。桓温曾问:“你我谁更强?”殷浩答:“如果让我选,我宁愿做自己。”
殷浩被废后,桓温对人说:“小时候我玩腻了竹马就丢掉,殷浩却捡起来玩,所以他不如我。”但他也承认殷浩才华出众,只是朝廷用人不当。
殷浩被流放后,表面平静,依旧谈玄论道,但独处时却常常用笔在空中写“咄咄怪事”四字,始终想不通自己为何失败。
后来桓温想重新启用他,写信询问他的意见。殷浩回信时反复修改,竟把空信封寄了出去。桓温收到后莫名其妙,便不再提此事。殷浩最终在失望中病逝,结束了他传奇又悲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