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中国拥有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史,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艺术、军事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在军事领域,涌现出无数战功赫赫的杰出将领。这些名将各具特色,有的以勇猛著称被称为虎将,有的以谋略见长被尊为名将,还有的兼具文韬武略被誉为儒将。在众多军事奇才中,有几位堪称世界级的军事战略大师,他们的军事思想和战争艺术至今仍被世人传颂。
首先当属春秋时期的军事理论家孙武。孙武,字长卿,约公元前535年出生于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后世尊称其为孙子或孙武子。他自幼聪慧过人,潜心研读《军政》等上古兵书,深入钻研黄帝、姜子牙、管仲等先贤的军事思想。当时正值诸侯争霸的动荡年代,孙武亲身经历了多场重大战役,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好友伍子胥的引荐下,他来到吴国辅佐吴王阖闾和夫差,在公元前512年至公元前484年间,先后指挥吴军大破钟吾、舒、楚、越、齐等国,立下赫赫战功。但孙武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他撰写的《孙子兵法》,这部仅13篇的军事著作系统阐述了知己知彼、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战略思想,被后世奉为兵学圣典,其影响力远播海外,至今仍是各国军事院校的必读教材。
战国时期的吴起同样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改革家。吴起(约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出生于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一生先后在鲁、魏、楚三国担任要职。在魏国担任河西守期间,他指挥军队与诸侯交战76次,取得64次胜利,威震中原。吴起不仅战功卓著,更在军事理论上有独到见解,他提出的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战争观和以治为胜的治军理念影响深远。在军队管理上,他与士兵同甘共苦,严明军纪,深得军心。后世将吴起与孙武并称为孙吴,足见其在军事史上的崇高地位。
秦国名将白起(?-公元前258年)则是歼灭战的大师。这位战国时期的军事天才一生征战37年,攻占城池70余座,歼灭六国军队165万人,其中仅长平一战就坑杀赵军45万,创下百战百胜的惊人纪录。白起的军事思想极具开创性,他突破传统攻城略地的思维局限,首创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的战略方针。在战术运用上,他擅长野战进攻,强调战必求歼的作战原则,并主张对败退之敌穷追猛打,这种歼灭战思想比孙武穷寇莫追的主张更为激进。白起的军事实践将战国时期的战争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西汉开国功臣韩信(?-公元前196年)堪称用兵如神的军事奇才。这位出身淮阴贫寒之家的将领,少时曾受胯下之辱,却胸怀大志,熟读兵书。秦末乱世中,他先投项羽未得重用,后经萧何力荐被刘邦拜为大将。韩信为刘邦制定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妙计,一举平定三秦。此后他独当一面,先后指挥了井陉之战、潍水之战等经典战役,特别是在垓下之战中,他巧设十面埋伏,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楚军斗志,最终助刘邦一统天下。韩信用兵讲究出奇制胜,其灵活多变的战术思想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则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这位汉室宗亲在新莽末年率领绿林军起义,在著名的昆阳之战中,他仅以3000兵力大破王莽42万大军。当时刘秀亲率13名勇士突破重围求援,又巧妙运用心理战术,最终以弱胜强,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辉煌的以少胜多战例。此后他运筹帷幄,最终重建汉室,开创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刘秀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相得益彰,展现出一代雄主的非凡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