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妲己常被贴上红颜祸水的标签,很多人觉得如果不是她迷惑纣王,商朝或许不会走向灭亡。这种观点背后有个普遍认知:纣王早年其实是个昏君,相反,他在位初期展现出了非凡的治国才能。根据史料记载,年轻的商纣王确实政绩斐然,不仅让国家实力大增,还开疆拓土,特别是成功平定了长期威胁商朝的夷方叛乱,堪称一代明君。
商纣王本名帝辛,是帝乙的庶出长子。虽然非嫡长子,但因嫡子身份得以继承王位。史书描述相当精彩:他不仅天资聪颖、能言善辩,更以雷厉风行的作风著称。传说他力大无穷,能徒手与猛兽搏斗。这些过人之处反而成了双刃剑,让他过于自信,常常拒绝大臣谏言,甚至能言善辩地为自己开脱,导致朝政积弊日深。 在纣王登基第十年,他亲自率军远征攸国的著名战役。商朝大军深入淮河流域,与攸侯喜联手,经过长达八个月的鏖战,最终大获全胜。五年后,纣王再次御驾亲征,这次历时九个月的战役彻底平定了夷方叛乱,不仅俘虏大量敌军,还缴获无数战利品。 有人批评这些战争劳民伤财,但历史真相更复杂。夷方(又称东夷)当时实力弱小,而是长期侵扰商朝的劲敌。最新研究发现,这实际是商朝的自卫反击战——夷方先大举入侵,纣王才被迫应战。经过数年拉锯,商朝终于转守为攻,为永绝后患,纣王决定主动出击彻底消灭夷方。 正是这些显赫战功,让纣王赢得了明君美誉。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位雄主为何会沦为后世口中的暴君?很多人归咎于妲己,但细究历史,这位女子或许才是最大受害者。她不仅被强行掳走,更被后世史书妖魔化为亡国祸水。 妲己本是苏部落首领之女,史称苏妲己。《左传》记载,公元前1047年纣王攻打苏部落时,无力抵抗的苏氏被迫献上妲己求和。关于她与纣王真实关系,史料语焉不详。但在民间传说尤其是《封神演义》中,妲己被彻底妖魔化——被描绘成奉女娲之命祸乱商朝的九尾狐妖。有诗为证:娇若仙子实为狐,炮烙虿盆尽毒谋。一个身不由己的弱女子,却要背负千年骂名,实在可叹。这种女色亡国论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从褒姒到貂蝉,多少女性成了王朝更替的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