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战神的名将,往往都是像吕尚、白起、霍去病这样身经百战的统帅。他们或许不是百战百胜,但都具备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威名。然而在唐朝,却出现了一位特殊的战神——他从未打过胜仗,却获得了这个至高荣誉。这不禁让人好奇:一向以知人善任著称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位传奇人物就是李寿,字神通。作为唐高祖李渊的堂弟,李世民的叔叔,他年轻时过着纨绔子弟的生活。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际,李渊看准时机起兵反隋。作为皇亲国戚,李寿虽然毫无军事才能,也不得不加入起义队伍。
李渊称帝后,对这位堂弟格外照顾。不仅封为大将军,还不断加官进爵,让他手握重兵。然而这位皇亲国戚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他指挥的第一场战斗是对阵隋将宇文化及,虽然初期取得小胜,但在对方粮尽投降时,却因贪图战利品而拒绝受降。更荒唐的是,他还因嫉妒友军战功而擅自撤军,导致战局功亏一篑。
面对窦建德大军时,李寿更是丑态百出。先是畏敌不战,后又与李勣一起被俘,最后还是靠李世民派兵才得以脱身。这一连串的失败直接导致唐朝河北防线崩溃,充分暴露了他军事上的无能。
令人意外的是,李世民登基后,对这位屡战屡败的叔叔依然重用。在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寿展现出敏锐的政治嗅觉,与李世民把酒言欢,最终站对了队伍。政变成功后,他竟还嫌封赏不够,结果被李世民当众揭穿:叔叔虽是最早响应起义的,但都是形势所迫,实际并无战功。
贞观四年李寿去世后,李世民却追封他为司空,并在墓志铭中将其美化为战神。这个从未打过胜仗的将军能获此殊荣,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他精准的政治站队能力,二是李世民对亲情的考量。这段充满戏剧性的历史,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