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夏商周三代,很多人会误以为它们只是中国漫长历史长河中最早的一小段。但当我们仔细计算时间跨度就会发现,从秦始皇统一六国至今不过2200年,而夏商周三朝却延续了惊人的1800年之久。换句话说,从夏朝建立到现代,仅这三个朝代就占据了近一半的历史时光。
另一个常见的误解是认为夏商周三族是先后兴起的。实际上,根据古籍记载,这三个部族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同时存在。在尧舜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龙山文化晚期,商族首领契和周族首领后稷都因协助大禹治水而立功。正是依靠夏、商、周、涂山等部族结成的政治联盟,才最终取代了以晋南为中心的唐虞政权,建立了夏朝。
不过,《史记》中关于契和后稷辅佐大禹治水的记载并非全部真相。商周两族在瓦解唐虞政权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远不止治水这么简单,这一点我们稍后会详细探讨。
史书中将夏商周三族的起源都追溯到了尧舜时期,并且刻意强调了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比如大禹被说成是颛顼的后裔,后稷是帝喾嫡系子孙,契则是帝喾的庶出后代。而颛顼和帝喾又分别是黄帝的孙子和曾孙。这种将三族都纳入黄帝世系的写法,明显受到了万世一统思想的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夏周两族与黄帝族群的联系确实有迹可循。夏朝的姒姓和周朝的姬姓都源自上古姬姓,从女字旁可以看出这些姓氏可能起源于母系社会。而商朝的子姓却不在黄帝部落的核心姓氏之列。
周人自称有夏,并多次与姒姓部族通婚。比如周文王娶了夏朝后裔有莘氏之女太姒,周幽王宠爱的褒姒也是姒姓女子。这些都佐证了夏周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比之下,关于商族起源的记载就值得怀疑。《史记》说商族出自帝喾庶子,但早在三国时期谯周就提出质疑。更可信的是商族自己的说法,在《商颂》中他们自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暗示其祖先可能与以玄鸟为图腾的部族有关。
考古发现为解开商族起源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对殷墟等遗址的研究,考古学家确认下七垣文化就是先商文化。这种文化具有明显的混合特征,融合了河北南部、山西晋中和山东等地的文化元素。DNA分析也显示商代居民包含多种体质类型,但都属于东亚人种,彻底否定了商朝是白人建立的谬论。
关于商族东迁的原因,可能与夏朝建立时的政治斗争有关。考古发现显示,晋南的陶寺遗址在晚期遭到毁灭性破坏,而实施这次攻击的很可能是商族的前身——晋中的鬲族群。他们与夏后氏结盟,共同推翻了唐虞政权。有学者考证,商人的母系很可能就来自山西中部的有娀氏。
这段复杂的历史变迁表明,夏商周三代的更替绝非简单的王朝轮替,而是多个部族长期博弈的结果。通过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的相互印证,我们得以窥见中华文明早期形成的真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