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发生五胡乱华的事件,导致神州陆沉,一些北方士族选择了衣冠南渡,最终在一些南渡士族和江南本地世家的联合扶持之下,司马睿得以登基为帝,建立东晋王朝,东晋王朝的统治者嘴上说着要光复神州,但是实际上却是偏安一隅,无所作为。
而东晋为何只能偏安一隅?其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世家之间争权夺利,导致朝廷资源不能整合。
一:两次北伐,功败垂成东晋政权在江南地区建立起相对稳固的统治之后,有相当一部分士族开始满足于现状,不想发动北伐战争,苟且于江南之地。
根本没有将收复失地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政治目标,就连当时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也是如此,不能说司马睿的内心没有光复中原的想法,只能说他没有如此巨大的魄力。
众所周知司马睿之所以能够建立起东晋政权,和世族的支持有这莫大的关系,当时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看见世家力量之强大。然而当时东晋王朝内部也有不少仁人志士没有忘记恢复神州的使命。
比如最最主张北伐的祖逖,祖氏是范阳大族,在西晋末年时候南迁,在南迁的过程当中他亲眼见证了五胡乱华的惨剧,于是在东晋建立之后,就向司马睿请求率兵北伐。而司马睿本人并不想要北伐,但是迫于舆论压力,只是象征性的任命其为豫州刺史,晋书当中记载称"给人千、布匹三千,不给铠甲,自行招募"。
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之下,祖逖没有丝毫的退缩,而是带领自己的曲部渡过长江,与士兵荣辱与共,一路杀到来黄河以南的地方。
当时的石虎都不敢与其交锋,就是北伐事业一片大好的时候,东晋王朝内部却开始内讧,王敦发起叛乱,司马睿不能抵抗,于是将其召回都城,帮助司马睿平定叛乱。
而这一场王敦叛乱本质上还是司马睿和世族之间争权夺利所引发的,此前北伐的成果瞬间化为乌有。祖逖北伐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没有得到东晋中央政府的支持,掌权者忙于争权夺利,丝毫不关心北伐事业。东晋王朝在平定了王敦叛乱之后,曾经权倾天下的王氏家族也慢慢地走下坡路,取而代之的是桓氏家族,当时桓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是桓温。
他凭借着卓越的军功得到东晋皇帝的赏识,先后平定蜀国叛乱等,帮助东晋稳定局面,进而成为东晋军方的第一人。
公元354年,桓温开始第一次北伐,其主要对象是前秦,桓温所率领的军队势如破竹,一路打到了关中地区,但是遭遇了前秦的疯狂反击,止步于此,后来桓温又发动了第二次第三次北伐。但是最终都是因为后勤出现问题而无功而返,成为其一生的遗憾。桓温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桓氏家族势力太大。
东晋的皇帝和其他的世家都不想看见桓温通过北伐获取更高的权势,于是疯狂在背后给桓温使绊子,最终导致桓温北伐失败。
二:鼠目寸光,世家争权东晋王朝内部世家之间争权夺利的现象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早在西晋时期就存在这种现象,士族之间的矛盾可以从地域上划分为南方士族和北方士族之间的对立。
在西晋完成统一之后,将都城建立在洛阳,而且在西晋统一大业当中出力最多的就是北方士族,而南方士族在当时主要是支持孙吴势力,所以在西晋时期,北方的士族地主阶级处于天然的权力中心当中,南方的士族不断的遭到北方士族的排挤打压。
在政治上北方士族垄断了主要的朝廷官职,由于北方士族力量远胜于南方,南方士族不得不忍气吞声。但是随着西晋王朝的覆灭,东晋王朝的主要统治区域在南方,特别是一些北方的士族大量的南迁,于是乎南北双方的士族在东晋王朝开始相互争权夺利,互相攻讦。
例如在三定江南当中立下赫赫功劳的周氏家族,就遭遇了来着北方士族的排挤,其实在南方本地士族人眼中包括司马睿在内都不过是高级难民罢了,对于这些鹊占鸠巢的行为十分的不满,于是乎以周氏为首的一些南方士族想要发起武装叛乱。但是消息却被提前泄露出去,最终导致兵败,在临死前周氏的族长对自己儿子说到"杀死我的就是这些北方来的人,你要替我报仇"。
最终其子也继续发起叛乱,但是都遭遇了失败,司马睿深知周氏家族在当地巨大的影响力对于其叛乱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暂时并没有处理周氏做乱的行为,而是以安抚为主,但是却让北方士族感到十分的不安,于是才是采取分化离间的手段削弱南方士族的影响力,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实力。
但是本质上来说,士族自己的冲突还是由于利益的使然,例如东晋历史上著名的苏峻之乱就是因为世家之间争权夺利而爆发的。苏峻发家于王敦之乱当中,麾下拥有精兵数万,是江北的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东晋王朝掌权的世家之间爆发激烈的冲突,当时有一个逃犯逃到苏峻的驻地,世家大族本来就看不起苏峻,于是命令苏峻交出逃犯,苏峻不听,朝廷一时间也奈何不了苏峻,于是便假装征召苏峻入朝任职。
苏峻察觉到可能会对自己不利,加上一些其他的世家大族在暗中怂恿苏峻,最终苏峻决定起兵造反,一度攻入建业城中,直到后来在陶侃等人的帮助下才最终得以平定苏峻之乱,进攻这一场叛乱之后,东晋王朝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打击,百业凋零,何谈北伐。
三:东晋王朝,世家平衡的产物从东晋王朝的建立角度来说,本质上是由世家大族支持所建立的,东晋王朝的开创者司马睿只不过是世家大族选择出来的一个合适的代言人罢了。
经过东晋王朝建立之初的动荡之后,南方和北方士族也开始慢慢地和解,相互接受对方,为了缓和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北方的士族选择去开发浙江、福建江西等一带的土地。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南北两大士集团之间相互冲突,尊重南方士族在太湖流域的经济利益,例如据有关的史料记载称,永嘉之乱,中原士族林黄陈郑先入闽。
北方士族逐渐在南方站稳脚跟,对于本土的南方士族采取区别对待的策略,对于像周氏这类的士族,更多地采取提防合作的态度,对于其他相对较小的士族,则采取兼并的举措。虽然南北士族在地域划分上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但是在政治斗争方面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东晋的最高权力中心当中,基本上都是最开始追随司马睿的一批北方士族,例如王导等人,这些士族占据高位。
一些后来的北方士族和南方士族想要获取权力,就不得不依赖于发起军事政变、政治政变等非正常的途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东晋王朝是世家大族的王朝,作为掌权者的世家醉心于权力争斗,偏安一隅也就成为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