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内忧外患,内部起义军蜂起,攻城略地。外部满清崛起,严重威胁明朝边疆及内地安全。
在这种局面下,崇祯一朝十七年,明朝军队溃败,大将阵亡投降,最后连皇帝都以身殉国了。但是在众多为帝国存亡努力的人之中,我们没有看到明朝王爷们的身影。
按理说,朱明王朝统治的核心就是朱家王爷们,明朝末年的王爷输不输胜负,朱家人遍地都是,而且朱家王爷占据着大片的良田豪宅,家中金银堆积如山,粮米充盈仓库。然而,在这个国家危亡的时候,这些原本最应该出力,并且最有能力帮助国家的人,却集体失声了。
在那场天翻地覆的历史变革中,没有朱家王爷们的身影。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朱家王爷们全部昏聩不明事理,还是全部懦弱不敢抗争?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明朝王爷享受特殊待遇,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洪武年间大封朱姓王爷,命他们镇守重要的城市关隘,为国家守边疆保安全。
洪武年间的明朝王爷不仅拥有相对独立的财政人事权力,他们还有私家卫队,著名的比如燕王、宁王等人都有战斗力很强的亲军。
但是这种实权王爷的局面,在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后彻底改变了。
朱棣以藩王起兵造反最终获得胜利,他为了防止身后再出现像自己这样的造反王爷,于是对诸王制度进行了改革。朱棣收回了诸王的人事权行政权和军权,只留给诸王相对独立的财政权力。尤其是对于军事权力的剥夺,可以说是干净彻底,洪武年间王族拥有精锐的私人武装的事情再也不存在了,朱棣规定,所有王族不能有私人卫队,一旦发现有私人武装立刻以谋反论处。
这条规定终明一朝再也没有改变。
后来明武宗时宁王造反,结果被几个地方官轻松拿下,说明明朝王族的政治和军事权力被彻底剥夺了。
崇祯年间,八旗军围攻北京,唐王朱聿键组织了数千人的武装,自告奋勇前往北京护驾勤王。
然而就是这样为国效力的王爷,最后却被崇祯以违反祖制为由革职问罪了。
试想,在这种局面下,还有哪个王爷能在危难中站出来呢?他们既没有实力,也没有权力。
起义军横扫中原关中淮南等地,连续诛杀擒获明朝诸王,这些养尊处优却毫无战斗意志和战斗能力的王爷们,只能成为起义军的下酒菜,他们的万贯家财只能成为起义军的军资。
著名的比如福王朱常洵,坐拥整个中原的财富,最后却组织不起来一支像样的兵马,被起义军嘲讽鄙视,最后被剁成肉酱。
明朝王爷兼并了大量良田土地,他们获得了无数的金银财宝,他们平时作威作福,地方官无权过问,他们享受着种种特权却不承担赋税徭役的责任。
天下倾覆之际,这个数量庞大,占据巨大社会资源的食利阶层,却在政治军事上毫无建树,可以说是完全是一个丢人现眼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