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龙傲,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探讨三国历史,我感到非常开心。三国时期充满了扣人心弦的故事和耐人寻味的谜题,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细节:曹操擒获吕布后,为何唯独没有招降他麾下的猛将高顺?这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玩味的原因。
说起吕布,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他是当时数一数二的猛将,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誉。他在山东一带与曹操多次交锋,给曹操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吕布之所以能如此强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手下的九员大将:张辽、高顺、臧霸、曹性、郝萌、侯成、魏续、宋宪和成廉。其中,张辽、高顺和臧霸尤为出色。投靠曹操后,张辽成为五子良将之一;高顺则是吕布最忠心的先锋;臧霸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当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生擒时,他手下的大将都纷纷归顺了曹操。但奇怪的是,曹操对高顺却始终没有招降的意思。当时曹操主要想收服吕布、陈宫和张辽三人,高顺似乎被完全忽略了。最终,刘备的一句话决定了吕布的命运,陈宫宁死不屈,张辽选择投降,而高顺则难逃一死。
这个决定显得很反常,因为曹操向来以爱才著称。更令人费解的是,历史上高顺的勇猛甚至被认为在张辽之上。如果高顺能归顺,对曹操来说绝对是如虎添翼。但曹操为何连尝试招降都不愿意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缘由。
据《三国志》记载,高顺确实是吕布麾下最勇猛的将领。他率领的高家军虽然只有千余人,但战斗力惊人。这支队伍装备精良,纪律严明,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常常能迅速突破敌军防线。以曹操的识人之明,他不可能看不出高顺的价值。
问题的关键在于高顺的性格。他为人正直忠诚,对吕布死心塌地,吕布也认可他的能力。但吕布喜欢听奉承话,而高顺却是个直言不讳的硬汉。所以尽管高顺忠心耿耿,却并不受吕布重用。曹操深知高顺对吕布的忠诚,明白招降他几乎不可能,所以干脆放弃了尝试。
当时白门楼上,曹操不仅要处理吕布的生死问题,还要面对众多文臣武将。如果当众招降高顺被拒,对曹操的威信将是沉重打击。作为汉室丞相,曹操必须维护自己的威严。万一高顺当众拒绝甚至出言不逊,不仅会让他颜面扫地,还会影响他在军中的威望。因此,曹操内心其实有些畏惧招降高顺。
最终,为了避免自取其辱,曹操选择了放弃招降高顺。这个决定也反映出曹操对高顺的忌惮。高顺的死确实是个遗憾,如果给他一个机会,他的成就或许能超越张辽,在三国历史上留下更辉煌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