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黄金时代:三大支柱撑起的安逸生活
过去几十年,全球经济舞台上,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忙得不可开交——中国的工厂日夜运转,机器轰鸣;美国的军舰在全球海域游弋;俄罗斯的能源管道源源不断地输送石油和天然气。而欧洲呢?他们似乎一直享受着“躺赢”的舒适生活。
廉价能源:俄罗斯的“输血”
欧洲的繁荣,离不开俄罗斯的廉价能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对进口天然气的依赖逐年攀升,到2023年已高达88%。其中,俄罗斯的供应尤为关键——2021年,欧盟45%的天然气和27%的石油都来自俄罗斯,而且价格长期比国际市场20%以上。
为什么这么便宜?因为北溪管道直接连通俄罗斯和德国,2011年第一条管道投产后,天然气以极低成本输送到欧洲。德国化工厂因此能以比中国低15%的成本生产乙烯,法国核电站的铀燃料补给也比美国便宜12%。挪威更是靠着油气出口,养肥了1.4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
欧洲制造业靠着低价能源,在全球市场占据优势。而省下的钱,全砸进了社会福利——高额养老金、免费医疗、超长假期,让欧洲人过上了让世界羡慕的生活。
安全保障:美国的“免费保镖”
欧洲的安逸,还靠美国的军事保护。美国在欧洲驻军超过6万人,承担了东欧防空、地中海巡逻等关键任务。北约的防务开支中,美国贡献了70%,而欧洲国家平均军费仅占GDP的1.5%,远低于北约要求的2%。
如果欧洲自己承担防务,德国每年的军费得从500亿欧元翻倍到900亿,每个德国人得多交1200欧元税。但现实是,这笔钱省了下来,转而投入社会福利——瑞典父母能享受480天带薪育儿假,芬兰大学生每月能领5500元生活补贴。
特朗普和拜登都曾抱怨欧洲多掏钱,但过去三十年,美国基本包揽了欧洲的安全事务,让各国能安心发展经济。2025年,尽管波兰和德国增加了军费,但整体上,欧洲仍然依赖美国的保护伞。
中国市场:欧洲的“提款机”
中国经济的崛起,成了欧洲企业的摇钱树。2022年,大众汽车37%的全球销量来自中国,空客每三架客机就有一架卖给中国航司。瑞士手表52%的出口流向亚洲,其中70%由中国消费者买单。意大利奢侈品的35%销售额也依赖中国买家。
欧盟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是欧洲第三大出口市场,仅汽车出口就价值128亿欧元。宝马工人的时薪高达45欧元,是中国同行的8倍,这些利润回流欧洲,进一步支撑了高福利体系。
好日子到头了?三大支柱的崩塌
然而,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欧洲的“黄金时代”开始动摇。
1. 能源危机:俄罗斯切断天然气供应,北溪管道被炸,欧洲能源价格暴涨。德国工业电价飙升400%,巴斯夫等巨头被迫关闭工厂,2200亿欧元制造业投资流向美国和中国。
2. 美国战略收缩:特朗普要求欧洲承担防务,拜登的《通胀削减法案》吸走欧洲产业。欧洲军费虽在增加,但仍不足以独立应对安全挑战。
3. 中国产业升级: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份额从3%飙升至15%,光伏产业占据全球主导地位。欧洲车企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2024年对华汽车贸易甚至出现逆差。
欧洲的挣扎与未来
面对危机,欧洲开始调整:
- 能源转型:加快可再生能源布局,从挪威、阿尔及利亚等国进口天然气。
- 产业自救:德国砸2000亿欧元补贴企业,法国重启核电站,荷兰靠芯片技术换资金。
- 社会矛盾加剧:高福利已成刚需,削减福利引发罢工潮,英国护士要求加薪19%,法国铁路工人瘫痪交通。
过去三十年,欧洲靠着俄罗斯的能源、美国的保护、中国的市场,过上了全球最舒适的生活。但依赖终有尽头,如今,欧洲人不得不面对现实——要么适应竞争,要么被时代淘汰。当中国工人996、美国青年打三份工、俄罗斯士兵在前线拼命时,欧洲人还能继续享受高福利吗?答案或许已经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