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阿哥胤禵的夺嫡之路:从八爷党到大将军王的崛起
上回我们说到,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纷争中,最年轻的十四阿哥胤禵如何成为八爷党的一员。今天,让我们继续探寻这位传奇皇子如何从边缘人物蜕变为储君热门人选——为何八阿哥失势后,整个八爷党会转而支持他?被册封为大将军王是否意味着太子之位唾手可得?
关于名字的特别说明
这里需要插播一个历史细节: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胤禵曾改名为胤祯(与四阿哥胤禛同音不同字)。直到雍正即位后,为避皇帝名讳才被迫改回允禵。这个冷知识在历史学家冯尔康的《康熙十四子胤禵改名考释》中有详细考证。为方便理解,下文仍沿用大家熟悉的胤禵称呼。
两场关键事件铸就的崛起
胤禵的政治生涯转折点,集中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废太子风波和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的大将军王选拔。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他21岁那年——
废太子事件中的神操作
起初,这场波及朝野的政争与年轻的胤禵毫无瓜葛,但他却凭借一场教科书级的危机公关实现逆袭。整个事件可分为三幕戏剧性转折:
1\\. 导火索:大阿哥胤禔举报太子胤礽深夜窥探康熙御帐,导致太子被废;
2\\. 意外转折:大阿哥因急于表现遭康熙猜忌,被公开排除出储君候选;
3\\. 致命失误:大阿哥在朝堂上演自杀式发言——先是推举八阿哥为新太子,继而提议愿替父皇处决废太子,最终导致大阿哥、八阿哥双双获罪。
赌上性命的豪赌
当八阿哥落难的消息传来,胤禵做出一件连资深党羽九阿哥都瞠目结舌的事:他主动联络九阿哥,提议联名担保八阿哥无罪。这个大胆举动让九阿哥当场感叹:十四弟真乃义薄云天!
在康熙当众宣布缉拿八阿哥时,胤禵与九阿哥竟公然顶撞圣驾。史书仅简略记载胤禵说:八阿哥绝无二心,臣等愿以性命担保,但实际情形远比记载凶险——据九阿哥事后回忆:十四弟当场发毒誓,言行激烈到令人不安。
御前惊魂时刻
盛怒之下的康熙竟拔刀欲斩亲子,多亏五阿哥死死抱住皇帝双腿,其余皇子拼命叩首求情,才避免血溅乾清宫。最终胤禵被当庭杖责二十,但这场惊心动魄的表演,为他赢得了远超皮肉之苦的政治资本。
下期预告
这顿板子究竟换来什么?为何西北战事会成为胤禵命运的跳板?十改于的宫廷秘闻又暗藏哪些玄机?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