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开国功臣李善长的沉浮人生
李善长,字百室,安徽定远人,是明朝开国时期的重要谋臣。他自幼聪慧好学,熟读经史典籍,以足智多谋著称。在朱元璋起兵初期,李善长便投奔其麾下,成为核心谋士之一。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被朱元璋誉为功比萧何。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时年40岁的李善长被任命为右丞相,与左丞相徐达共同辅佐新朝。作为开国元勋,李善长主持制定了明朝的各项典章律法,为新生政权奠定了制度基础。朱元璋还将女儿许配给李善长的儿子,两家结为姻亲,关系更加亲密。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政权稳固,朱元璋开始猜忌功臣。李善长虽处事谨慎,但仍难逃厄运。一次他称病请辞,本意是试探君心,不料朱元璋竟顺水推舟批准了他的辞呈。失去相位后,李善长的影响力依然让朱元璋寝食难安。
接替李善长的是其女婿胡惟庸。这位新任丞相仗着岳父的威望,在朝中结党营私,专横跋扈。朱元璋暗中调查,发现胡惟庸与李善长往来密切。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处死胡惟庸,并借机牵连李善长。十年后,77岁高龄的李善长被赐自尽,全家七十余口惨遭灭门。
在这场政治清洗中,共有三万多官员被株连。朱元璋还编纂《昭示奸党录》为自己辩解。李善长临终前悲叹:进亦疑,退亦疑,道尽了功臣的无奈。此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将大权独揽。
李善长的悲剧命运,折射出封建帝王与功臣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他的一生,从开国元勋到家破人亡,令人唏嘘不已。这段历史也警示后人:在权力面前,再大的功勋也难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