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张郃的传奇人生
张郃最初在黄巾起义时投军报国,成为韩馥麾下的军司马,参与平叛。当韩馥让出冀州后,他转而效忠于袁绍。在与公孙瓒的战役中,张郃屡建奇功,被提拔为宁国中郎将。
官渡之战时,曹操突袭乌巢粮仓,张郃敏锐地指出:曹军精锐,必能攻破淳于琼。若乌巢失守,我军危矣,应立即救援。但谋士郭图却献计:不如直取曹营,迫使曹操回援。张郃据理力争:曹营防守严密,短时难以攻下。若淳于琼被俘,我等都将成为阶下囚。可惜袁绍听信郭图谗言,结果两头落空:曹营未破,乌巢被焚。事后郭图反咬一口,诬陷张郃作战不力。为自保,张郃率部投奔曹操。
曹操对这位名将的到来喜出望外,亲自出迎并盛赞:真如微子归周,韩信投汉!当即封他为偏将军、都亭侯。此后张郃屡立战功:参与攻克邺城、渤海讨伐袁谭时独当一面、在柳城之战中与张辽同为先锋,因功升任平狄将军。他还先后平定东莱郡、讨伐管承,与张辽联手击败陈兰、梅成等割据势力。在渭南之战中击溃马超、韩遂联军,又随夏侯渊平定西北少数民族叛乱。
在三国诸多名将中,张郃唯独对赵云心存畏惧。长坂坡一役,他亲眼目睹赵云怀抱阿斗,在曹军阵中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最令张郃震惊的是,当赵云连人带马坠入陷坑时,竟有神迹发生——只见一道红光闪过,赵云竟腾空跃出,手持青釭剑连斩数十人。加之赵云曾一枪挑杀张郃的老搭档高览,这些经历让张郃对赵云始终心存忌惮。
但面对同样威名赫赫的张飞,张郃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他常不服气地说:人人都怕张飞,我看他不过是个毛头小子!这种不服在瓦口关之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曹洪畏战不前时,张郃主动请缨,结果三万大军被张飞全歼,自己仅带十余人狼狈而归。
公元231年,在抵御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奉命追击撤退的蜀军。在木门谷遭遇伏击,右膝中箭身亡。据《魏略》记载,此战实为司马懿强令所致。张郃死后获谥壮侯,其子嗣皆受封赏。
值得一提的是,张郃在官渡之战中的临阵倒戈,实际上加速了袁绍集团的崩溃。当时他统领的重兵突然投降,使袁绍腹背受敌,军心涣散。若非如此,袁绍即便战败也必让曹操付出更大代价。
如今在甘肃木门峡谷,仍留存着张郃墓、拴马湾等历史遗迹。石鼓与土钟两处奇特的地貌,仿佛仍在诉说着那段金戈铁马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