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子文这位春秋楚成王时的著名贤相,他宁愿贫穷,拒绝楚成王给他增加俸禄,以及他大义灭亲的故事,非常有名,令人崇敬。
斗子文任相国时,他清廉无私,以致家“无一日之积”。为此,楚成王给他加俸,他逃避不要。这正是斗子文对“为政”与“致富”鞭辟入里的理解。
斗子文任相之前,楚国十年内乱,国运唯艰,人民困苦。
斗子文以为,“从政者以庇民”,为官就要替国家着想,为人民考虑。如果只顾搜刮民脂民膏,“勤民以自封”,那他就“死无日矣”。
所以,斗子文看似“逃富”,其实是“逃死”。对于执法,斗子文认为,要“柔而不挠,刚而不折”。
正是因为斗子文的言传身教,他的子女都能遵纪守法,当若敖氏反叛楚庄王而被灭族时,只有斗子文的子孙得以幸免,多少年后仍为楚国良臣。
斗子文在宦海沉浮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为楚国忠心耿耿,他为相数十年,凭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成为历史上优秀士大夫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