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小洼庄:一个连队创造的战场奇迹
1947年2月,解放战争中的莱芜战役进入关键阶段。在这场载入军史的战役中,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小洼庄,意外成为华东野战军(华野)阻击敌军北逃的第一道防线,并上演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血战。
围歼计划与敌军的突围
此前,华野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已决心将国民党李仙洲集团的5万余人围歼于莱芜城内。然而,华野各部尚未完全形成合围时,李仙洲察觉形势不妙,企图率部向北突围,与淄博、吐丝口的敌军会合,再向济南方向撤退。
为粉碎敌军的逃跑计划,华野第一纵队司令员叶飞紧急命令第一师第一团抢占莱芜城北的山子后、北铺庄一线,切断敌军退路。一团指挥员随即派出一营一连,在攻占北铺庄后,继续推进至小洼庄,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死守阵地。
小洼庄: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战场
小洼庄虽仅有十来户人家,距离莱芜城北门不足两里地,但战略位置极为关键——从莱芜通往吐丝口的公路穿村而过,是敌军北逃的必经之路。一连的战士们深知,守住这里,就能将敌军牢牢困在莱芜。
血与火的阻击战
2月21日上午,敌第七十三军第十五师师长亲自指挥四个营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小洼庄发起猛攻。一连在连长李金山的指挥下,依托村南阵地顽强阻击敌军。
敌人连续三次冲锋均被击退,但他们不甘心失败,很快调整战术,转而集中火力轰击一连侧翼的三排阵地。炮弹如雨点般落下,阵地上仅有的几棵松树被炸得七零八落。随后,敌人在机枪掩护下发起疯狂冲锋。
三排长缪明清带领八班抢占斜坡上的坟包阻击敌人,但刚冲出几步便中弹牺牲。八班长施宝林悲愤交加,端起机枪向敌群扫射,击倒多名敌人后,自己也不幸中弹倒下。机枪一停,敌军再次嚎叫着冲了上来。
危急时刻,预备队二排长王开轩率部增援,接过机枪继续射击。然而机枪很快卡壳,五班长钱光则迅速抢修,重新开火。战斗中,钱光则中弹负伤,九班战士王纪华接替射击,随后欧阳龙又顶了上去……战士们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
生死时刻:英雄的最后一搏
战斗进入白热化,机枪再次哑火,敌军趁机蜂拥而上,眼看就要突破阵地。连长李金山心急如焚,却因敌火力封锁无法靠近机枪。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沉寂的机枪突然再次怒吼,敌军成片倒下,攻势瞬间瓦解。
李金山冲上前查看,发现机枪旁躺着双腿被炸断的战士吴凤寄。他拖着残躯爬向机枪,用尽最后力气排除故障并开火,最终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他的英勇举动彻底扭转了战局。
胜利与荣誉
下午4时,团部通信员卢学林冒死赶到,传达撤退命令。一连以不足百人的兵力,硬生生挡住了数十倍敌军的轮番进攻,成功将敌军堵在莱芜城内,为华野全歼李仙洲集团立下奇功。
战后,华野授予一连”“人民功臣一连”的荣誉称号,吴凤寄、钱光则、欧阳龙等战士被追记大功。小洼庄之战,成为解放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英雄们的壮举永远铭刻在军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