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议员访华之旅背后的波音困局
时隔六年,美国众议院代表团再次踏上中国土地。9月21日,华盛顿州民主党众议员亚当·史密斯率领的代表团抵达北京,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亲自前往接机,并在社交媒体上高调晒出合影。这场被外界称为破冰之旅的访问,最初聚焦于中美军事沟通议题。
然而访问第三天,剧情出现戏剧性转折。在例行会谈后的记者会上,史密斯突然话锋一转,公开呼吁中国增加采购波音飞机。这一突如其来的商业诉求,让现场气氛瞬间变得微妙。更耐人寻味的是,伯恩斯大使随即在推特上暗示,中美正就波音大单进行重要谈判。
波音公司当前处境确实岌岌可危。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净亏损高达118亿美元,股价累计暴跌32%。这家百年航空巨头正深陷多重危机:737MAX系列空难余波未平,全美范围内的工人罢工又让生产线几近瘫痪。更致命的是,在中国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航空市场,波音正被欧洲空客逐步取代——仅2024年,中国航空公司就向空客订购了上百架客机。
分析人士指出,史密斯此次带货绝非临时起意。作为国会武装部队委员会资深成员,他此行表面谈军事,实则肩负着为波音输血的使命。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客机已开始交付使用,虽然年产能仅25架且尚未获得国际适航认证,但已为中美航空合作增添了新的谈判筹码。
对于美方的诉求,中方回应既开放又审慎。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中国始终欢迎平等互惠的商业合作,但坚决反对将贸易与政治挂钩。这种表态背后,折射出中美经贸关系的深层变化:随着中国航空产业链日趋成熟,过去美方主导、中方跟随的合作模式正在被重塑。
这场访问恰逢一个敏感时点——特朗普政府时期的临时关税协议即将到期。观察家认为,美方代表团跨党派的组成结构,以及突然转向商业议题的举动,都反映出美国制造业面临的系统性压力。波音作为美国高端制造业的标杆,其兴衰直接牵动着十余万就业岗位和更广泛的产业链。
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2018年贸易战伊始,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的气势汹汹;六年后的今天,却要为中国采购订单而主动示好。这种角色转换,或许正是全球化时代大国博弈的一个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