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老照片,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
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的到来,摄影技术首次传入中国,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晚清影像。今天,让我们通过这些泛黄的老照片,穿越时光隧道,一睹百年前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在北京城热闹的街边小摊前,几位旗人女子正悠闲地享用小吃。面对镜头,她们毫不拘谨,中间那位女子更是落落大方地直视相机。与汉族女性不同,旗人女子受礼教束缚较少,可以自由外出的她们,常常结伴逛街、品尝美食。
这张照片记录的是晚清重臣张人骏的英姿。这位三朝元老最令人称道的是他在1907年东沙群岛事件中的表现。当时日本强占东沙群岛,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人骏立即派遣伏波、琛航等军舰前往西沙群岛,在永兴岛上升旗鸣炮,向世界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为表彰他的爱国壮举,南海中的一座岛礁被命名为人骏滩。
在湖南的一家西医院里,医护人员正在病房中忙碌。虽然早在明末清初,传教士就将西医带到了中国,但直到19世纪初,随着牛痘接种技术和外科手术的推广,国人才开始慢慢接受这种陌生的医疗方式。不过在当时,敢于尝试西医的仍是少数。
这张照片拍摄于庚子事变后的北京前门。1900年,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排外运动。清政府在五月二十五日贸然向十一国宣战,招致八国联军的疯狂报复。这场因农历庚子年而被称为庚子国难的浩劫,让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街头的人力黄包车是晚清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这种交通工具其实是由法国人米拉在1873年引入上海的。因其源自日本,当时人们都叫它东洋车。在照相机镜头下,一位陶匠正专注地制作陶器,娴熟的手法展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
最后这张照片记录的是广州双门底的街景。这个古色古香的地名可能有些陌生,但它就是如今赫赫有名的北京路的前身。作为广州古城的中轴线,双门底自古就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享有岭南第一街的美誉。上世纪60年代,这条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街道正式更名为北京路,继续书写着新的商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