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各级政府和军队都建立了明确的副职分工制度,通常设置第一副职、第二副职等职位。其中,第一副职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正职处理日常事务。然而,1954年的总干部部却出现了一个特殊现象——同时设有两位第一副部长,这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
总干部部成立于1950年,首任部长由罗荣桓兼任。最初的组织架构中,第一野战军的徐立清担任第二副部长,而来自第四野战军的赖传珠则出任第一副部长。作为全军人事任免机构,总干部部的工作量十分繁重,其中核心的干部任免工作由徐立清具体负责。选择他担此重任,与其正直无私的品格密不可分。在后来的军衔评定过程中,徐立清多次主动要求降级:先是申请降为副兵团级未获批准,后又三次请求降为中将才获准通过。
赖传珠与徐立清同龄,职务相当,都曾担任过兵团政委。两人的排名主要依据资历深浅:赖传珠1926年加入共青团,1927年入党;徐立清则是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入党。虽然入党时间仅相差三年,但两人所处的历史时期却截然不同——赖传珠属于大革命时期,徐立清则属于土地革命时期。
作为杰出的政工干部,赖传珠在抗战期间完成了从新四军参谋长到纵队政委、兵团政委的转变。1947年,他辗转抵达东北,先后担任东满独立师政委、6纵政委等职。1950年,赖传珠从广东调任总干部部,协助罗荣桓处理日常工作。
1954年,随着全国六大行政区的撤销,许多高级干部面临职务变动。时任西南局第一副书记的宋任穷,原定调任中央副秘书长兼中组部副部长,后被罗荣桓力邀至总干部部担任第一副部长。罗荣桓看重的是宋任穷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位非战将出身的干部,自抗战起就专注于地方建设。解放战争期间,他从晋冀鲁豫野战军2纵政委调任中央局组织部长,专职干部任用工作达两三年之久。
宋任穷的资历甚至超过赖传珠:他入党时间更早,抗战时期创建冀南根据地,解放战争时已是大战略区副职。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担任大区第一副书记,行政级别高于一般省部级。当时正值军队评衔工作启动之际,为加强领导,中央还调任甘渭汉为副部长,位列徐立清之后。
考虑到宋任穷的资历和职务,若将其排在赖传珠之后显然不妥。但赖传珠已担任第一副部长四年,也不宜因新人到任而降职。最终,总干部部创新性地设置了两位第一副部长,宋任穷排名在前,巧妙地解决了干部排序难题。不过,宋任穷在总干部部仅工作两年就主动请调,后转战原子能工业战线。1960年,他奉命主持东北三省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