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与亚军的奇妙辩证法:一场关于NBA荣誉的黑色幽默
这个有趣的话题源自网络上一个自相矛盾的逻辑怪圈——某些球迷群体先抛出MVP一个就够,多了就是媒体奖的观点,然后自己反驳自己,刻意制造争议。那么,为什么会出现NBA四个冠军足矣,再多反而贬值,甚至不如亚军这种奇特论调呢?
让我们看看某些球星的真实写照:他们辗转多支球队,不断组建超级阵容,甚至不惜使用垫脚、跨栏等争议手段,才勉强凑齐四个总冠军。对他们而言,冠军数量少了显得寒酸,多了又力不从心,于是四个就成了黄金分割点。
但NBA历史上冠军数达到或超过四次的球星比比皆是,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定制标准了。比如可以这样诡辩:虽然拉塞尔有11冠,乔丹有6冠,但他们永远拿不到2023-24赛季的冠军(纯属举例),而我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看,又一个历史第一诞生了。
在这种逻辑下,亚军突然变得比冠军更珍贵:
虽败犹荣型亚军:我才打了四个赛季就进总决赛,已经很了不起了!虽然同届新秀有人三年就夺冠加FMVP,但我的队友太差了!
阻止队友型亚军:拿不到FMVP?那就让球队输掉总决赛!宁可做卧底也不能让队友出风头,这样就不会暴露我只是个二当家的事实了。
分票达人型亚军:虽然效率低下,虽然抢了队友数据,虽然输了总决赛,但一定要营造'孤胆英雄'人设。反正媒体朋友会给面子,分几票FMVP选票不是问题。
灭霸附体型亚军:如果...就...句式是标配。乔丹来了也做不到!
拉塞尔来了也做不到!——专挑那些不可能复出的传奇比较,绝口不提现役球员的成功案例。
在这种神奇算法下,四个冠军加一堆亚军居然能超越乔丹的六个冠军:乔丹有皮蓬帮忙,有本事他也拿几个亚军啊!
当然,这套理论骗不了明眼人。于是备选方案出炉:虽然我比不上乔丹,但乔丹是历史第一,那我当历史第二总没问题吧?
这出关于荣誉的黑色幽默,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逻辑为立场服务。当事实不符合预期时,不是调整预期,而是重新定义事实——这或许才是竞技体育中最精彩的场外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