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俄乌冲突持续到第六个月之际,一个与这场战争渊源颇深的人物——苏联末代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落寞中离世,终年91岁。这位充满争议的政治人物,留给世人无尽的评说空间。
历史该如何定义戈尔巴乔夫?有人视他为改革先锋,也有人斥其为国家叛徒。但细究之下,这两种评价都失之偏颇。与其说他是一位改革家,不如说他更像古希腊神话中那个悲剧人物法厄同——太阳神阿波罗的幼子,因不自量力驾驭太阳战车而酿成惨剧。戈尔巴乔夫同样如此,在缺乏足够政治智慧的情况下被推上权力巅峰,最终导致超级大国的轰然倒塌。 让我们回溯这位政治人物的崛起之路。在戈尔巴乔夫之前,苏联历经七任领导人:从建国元勋列宁,到奠定超级大国基石的斯大林,再到将苏联影响力推向顶峰的勃列日涅夫。然而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全球扩张已让这个巨人元气大伤。勃列日涅夫去世后,继任的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都是年迈体衰的老人,各自执政仅一年便相继离世。西方媒体对此极尽嘲讽之能事,将苏联领导层描绘成行将就木的病人。 为挽回颜面,苏共高层急需推举一位年富力强的接班人。54岁的戈尔巴乔夫就这样在各方妥协中意外上位。这位风度翩翩的年轻人自己恐怕都没想到会获得最高权柄。 上任后,戈尔巴乔夫立即推行新思维改革,其激进程度远超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尝试。他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发起大清算,为斯大林时期的受害者平反,鼓励社会批判苏联历史。这导致全盘否定苏联、盲目崇拜西方的思潮泛滥。大量流亡海外的反共人士以专家学者身份荣归故里,通过著书立说进一步动摇民众的社会主义信念。 政治改革方面,戈尔巴乔夫引入西式多党制和议会制,1990年更修改宪法自封苏联总统。经济上推行的私有化改革沦为权贵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催生了危害深远的寡头经济。军事改革则主张军队非党化,导致后来应对政变时军队袖手旁观。 在民族问题上,戈尔巴乔夫的决策尤为致命。他撤换各加盟共和国的保守派领导人,助长了分离主义倾向。1988年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武装冲突就是明证。外交上对西方一味妥协,单方面裁军、解散华约,却坐视北约东扩。今日的俄乌冲突,某种程度上正是当年种下的恶果。 晚年的戈尔巴乔夫不得不承认:苏联解体违背了人民意愿。普京更直言他是俄罗斯史上最大罪人。2022年8月30日,这位饱受争议的政治人物走完人生旅程,不知临终前可曾对当年的抉择感到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