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清官吾绅:从寒门才子到铁面巡按的传奇人生 在明朝前期的官场上,有一位以清廉正直著称的官员——吾绅。他出生于浙江衢州,自幼聪慧过人,读书时更是展现出惊人的记忆力,几乎能做到过目不忘。建文四年(1402年),他成功考中举人,两年后又在永乐二年(1404年)的科举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士。
当时,朝廷从470名新科进士中精选出29位才华出众者,授予翰林庶吉士的头衔,并让他们进入文渊阁深造。吾绅便是其中之一,而且在这群精英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位。在文渊阁学习期间,他博览群书,文章写得尤为出色,立论深刻,文笔犀利,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因此,朱棣特意命他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太祖实录》和《性理大全》等重要典籍。在四十多位参与编修的学者中,吾绅的贡献最为突出。 永乐九年(1411年),朱棣任命吾绅为刑部主事。他在任期间,审案公正,治理监狱严明,赢得了朝野上下的赞誉。到了永乐十六年(1418年),他因政绩斐然,被提拔为刑部郎中,随后更是破格晋升为礼部右侍郎。 消息传出后,许多同僚纷纷登门道贺。然而,当他们踏入吾绅的府邸时,却惊讶地发现,这位高官的家中竟一贫如洗,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有人甚至私下嘲笑他官越做越大,家却越来越穷。朱棣听闻此事后,反而更加器重他,认为他廉洁自守,是难得的清官。 在吾绅升任礼部右侍郎后不久,朱棣特意对礼部尚书吕震说:吾绅是翰林出身,是朕一手培养的人才,如今礼部缺人,正好让他辅佐你处理政务。然而,吕震心胸狭隘,对吾绅处处刁难。永乐十七年(1419年),吾绅因奏对不合皇帝心意,遭到吕震的排挤,最终被贬为广东参政。 在赴任途中,吾绅途经武汉,登上黄鹤楼,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诗,抒发心中的失意与愤懑。尽管如此,他并未因此消沉。到任后,他积极走访民间,审理冤案,严惩贪官污吏,使得广东官场风气为之一新,百姓对他赞不绝口。宣德四年(1429年),吾绅终于被重新起用,担任南京刑部侍郎,并奉命考察两广和福建的地方官员。他秉公执法,罢免了一批不称职的官员,百姓拍手称快,称他为铁面巡按。可惜的是,这位一生清廉的官员最终在正统六年(1441年)病逝,结束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吾绅的故事,不仅展现了明代文人的才学与风骨,更彰显了一位清官的高尚品格。他的仕途虽有起伏,但他始终坚守本心,为国为民,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