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三中卫,怎么北京国安和天津津门虎就差这么多呢?国安那边,塞蒂恩带着一帮国脚级别的球员,防线被人打得跟筛子似的;津门虎这儿,于根伟手底下,谢维军今年刚从前锋改成中后卫,王献均也是刚踢上主力,这防线反倒密不透风。
前两天津门虎打河南那场,河南队攻势多猛啊,全场占主动,可最后赢球的是天津。为啥?人家那防守,自动化轮转,补位协防,那叫一个严密。看国安,球员个人能力肯定比津门虎强吧,塞蒂恩那三中卫战术,后面空档大得跟呼伦贝尔大草原似的,一打一个准。 这里面的事儿,真值得琢磨琢磨。
于根伟这套三中卫,它不是死板的
你看比赛就能发现,人家那阵型会根据场上情况变,能变成四后卫。 边翼卫一个回撤,另一个不动,三中卫和四后卫之间柔性转换。 塞蒂恩那边就太教条了,三中卫就是三中卫,一点不知道变通。
津门虎的中场防守也硬气。 萨尔瓦多、黄嘉辉、郭浩这几个人,身高和拼抢凶狠度都比国安的达万、古加、池忠国强。 后腰位置硬了,防线自然就轻松不少。
于根伟要求全队防守,从中锋开始就得参与防守,每个人都要自动轮转换位。
塞蒂恩名气是大
还带过巴萨,战术思想太僵化。 于根伟其实也在学西班牙足球,队里外援基本都是西班牙的,王秋明赛后还说教练让他们学马竞的踢法。于根伟聪明就聪明在不死学,而是根据自己球队的情况调整。
我记得今年四月份那次京津对决,国安客场打津门虎。 那时候津门虎中场伤了一片,萨尔瓦多脚踝韧带损伤,郭皓也小腿受伤,就剩黄嘉辉一个防守型中场能用。 国安那边虽然恩加德乌停赛,但林良铭复出了。
那场比赛前,大家都觉得国安优势大,毕竟历史交锋国安4胜2平保持不败。 可比赛过程呢? 津门虎用5-4-1阵型,巴顿都撤回去打右后卫了,中路囤重兵,就让国安没法顺畅地通过中场组织进攻。
国安不是喜欢地面渗透吗?
津门虎就在中路摆满人,逼得国安只能走边路。 可津门虎的两个边翼卫巴顿和孙铭谦速度又快,跑动能力又强,国安边路也打不开局面。
那场比赛津门虎的进球就是打国安防线身后,基莱斯接哈达斯的传球完成的。 为啥能打出这种配合? 因为国安让池忠国专门盯防基莱斯,结果哈达斯那边就没人重点照顾了。
到了八月份两队再碰面,情况又不一样了。 那场是国安主场,双方踢成2-2。 国安控球率占优,但就是没法把优势转化成胜利。 津门虎还是用三中卫,中路重兵布防,让国安进攻特别难受。
那场比赛有个细节挺有意思,国安后防线压得非常靠上,津门虎就专门打他们身后。 国安不是中场强吗? 津门虎就不跟你拼中场,直接长传找前锋,绕开你的优势区域。
塞蒂恩也不是完全不懂变通
其实在联赛中途,他也试过变阵四后卫。那时候国安连续输给上海申花和成都蓉城,两个主力外援中卫还都受伤了,没办法只能变阵。变阵效果还真不错,客战浙江队和青岛西海岸,还有足协杯打云南玉昆,这三场国安都用四后卫阵型,不仅赢了球,还进了14个球。
你说塞蒂恩是怎么想的,等到恩加德乌伤好了,他又改回三中卫了。
那场比赛国安4-0大胜武汉三镇,小范踢得还真不错。津门虎这边,于根伟对三中卫的运用就更灵活了。他们五月份打山东泰山那场,就是用了新练的三中卫阵型,1-0赢了球。
于根伟说这套体系冬训就练了,但一直等到有了三个合适的中卫人选才用。那场比赛津门虎全队表现都很好,全场13次射门5次射正,比泰山还多。 巴顿在边路创造机会,虽然很多传中被封堵,还是造了个点球。
于根伟赛后说阵型切换很重要
他们能在352、442、4141之间自由转换,让对手摸不着头脑。 这种灵活性确实是津门虎这赛季的一个特点。国安其实也有踢得好的时候,比如那场4-0赢武汉三镇的比赛,全队控球率74%,22次射门8次射正,打出了中卫地面直传找前锋的侵略性进攻。那毕竟是面对实力弱一些的对手。
说到球员使用,于根伟确实有创意。 谢维军从前锋改打中后卫,这改造挺大胆的,效果不错。王献钧也从左边后卫改打中后卫,这些调整都是基于球员特点来的。国安那边,塞蒂恩有时候用人也挺出乎意料。
总的来说,国安这赛季的防守问题一直没彻底解决。球员个人能力都不差,凑在一起就是防不住。 津门虎的球员名气没那么大,防守体系运转得更好。足球就是这么有意思,不是把好的球员凑在一起就一定能赢球。 战术安排、人员使用、临场调整,这些因素有时候比球员个人能力更重要。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