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如此厚待刘备?这个问题仅从《三国演义》中难以找到答案。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所谓的英雄相惜不过是后人美化的想象。在那个你死我活的乱世中,即便是亲如兄弟的袁绍袁术、发小之交的曹操袁绍、郎舅之亲的刘备孙权,甚至是结为姻亲的曹操家族,最终都兵戎相见。因此,曹操明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却三次放过除掉刘备的机会,其中必有隐情。
《三国演义》虽号称七分实三分虚,但有时只需一分虚构,就足以改变历史人物的形象。那些看似真实的记载,往往正是为了掩盖关键真相而存在的。
曹操对刘备的优待,绝非因为其汉室宗亲的身份。当时在曹操麾下,比刘备血统更纯正的刘邦、刘秀后裔比比皆是,就连汉献帝刘协也不过是曹操的傀儡。那么,这个曾经织席贩履的刘备,究竟凭什么获得曹操如此青睐?或许,答案就藏在公元189年那桩鲜为人知的悬案中。
在揭开这个谜团前,我们先来看看刘备的皇族身份究竟价值几何。作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的皇室血统在当时无人质疑——即便是他的政敌曹操、孙权,攻击他时也只提其出身卑微,从未否认其宗室身份。
在古代,家谱文化极为重要。普通百姓尚且重视族谱传承,更何况皇室宗亲?但刘备的宗室身份,远不如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显赫,甚至比不上在曹操手下担任司空仓曹掾的刘晔。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在建安十三年才晋升丞相,此前其属官均以司空为前缀。比如谋士郭嘉的正式官职是司空军师祭酒(《三国志》为避司马师讳改称君谋)。当时还有位与兖州刺史同名的司空长史刘岱,以及曹操族弟曹纯担任的参司空军事。
建安三年,曹操以汉献帝名义封刘备为宜城亭侯、左将军领豫州牧。要知道,当时的曹操自己也只是武平侯、司空行车骑将军。史书记载,二人关系亲密到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的程度。当刘备被吕布所败时,曹操不仅派心腹大将夏侯惇相助(此战导致夏侯惇失一目),更亲自出兵生擒吕布,帮刘备夺回家眷。如此厚待,按理说刘备该感恩戴德才是。
但曹操为何要对潜在对手这般优待?建安七子之首王粲在《汉末英雄记》中透露:早在汉灵帝时期,刘备就与曹操相识,二人曾一同离京募兵讨董。作为曹操近臣的王粲,其记载可信度极高。这就引出了公元189年那桩悬案——吕伯奢灭门惨案。
史料明确记载,陈宫并未参与此事,他是在194年才背叛曹操。而《魏书》和《魏晋世语》都记载:曹操作案时并非独自行动。以一敌八还能全身而退,显然需要高手相助。当时与曹操同行的,正是刘备。
将《汉末英雄记》与其他史料对照,一个惊人的发现浮出水面:曹操对刘备的特殊优待,很可能与当年那桩血案有关。这或许就是曹操始终不忍对刘备下杀手的真正原因。在这个充满背叛的三国乱世,某些共同的秘密,往往比血缘关系更能维系人与人之间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