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放出狠话,称由于贸易谈判进展缓慢,美国准备对包括印度、巴西在内的多个国家采取强硬措施,迫使这些国家向美国企业开放市场。
在采访中,卢特尼克首先高度赞扬了特朗普总统的贸易政策成就。他表示,在特朗普政府的强势施压下,原本对美封闭的欧盟、英国和日本市场都陆续开放,这是史无前例的外交胜利。但紧接着,他就将矛头指向了尚未妥协的国家:现在还有几个国家需要好好'教育'一下,比如印度、巴西,还有瑞士。
谈到瑞士时,卢特尼克的语气尤为强硬。他透露,瑞士官员一直试图争取与英国同等的贸易待遇,但美方明确表示这是痴心妄想。就算他们第二天就来找我们谈判也没用。美英协议是最优惠的版本,瑞士想要类似待遇,就必须付出更高代价。他解释道,按照特朗普的谈判策略,越晚达成协议的国家需要接受的条件就越苛刻。
这番言论的背景是美国与多国的贸易谈判陷入僵局。以印度为例,美国已分两次将印度石油关税从25%提升至50%。虽然印度以购买俄油为由被制裁,但美方真正在意的是印度从美国进口石油的数量。在最近的联合国大会期间,印度商务部长率团赴美谈判,但双方在农业、乳制品等敏感领域的立场依然针锋相对。
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希望美国先取消石油关税,这样莫迪政府才能在贸易领域做出让步。然而美国不仅没有让步,反而变本加厉:先是收紧H-1B签证限制印度技术人才,后又取消印度在伊朗港口的运营豁免权。
巴西的处境同样艰难。美国先是对几乎所有巴西商品征收50%关税,后又部分豁免了飞机零件、矿产等产品。但巴西总统卢拉态度强硬回击,不仅准备向WTO提起诉讼,还授权政府制定反制措施。他在《纽约时报》撰文强调,巴西愿意谈判,但绝不会拿主权做交易。
最令人意外的是瑞士。8月1日美国突然对其征收39%的高额关税,成为欧洲最高税率。据透露,特朗普在与瑞士领导人通话时,只关心两个问题:如何缩小贸易逆差,以及这个富裕国家还能给美国什么好处。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正将贸易争端政治化,通过极限施压来展示强硬形象。但这种策略的实际效果存疑——中国之前的反击已经说明,单边施压未必能奏效。随着美国经济风险加剧,这些关税牌还能打多久,既要看对手的忍耐限度,也要看美国民众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