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怒斥年羹尧:史上第一负恩人!
当雍正皇帝得知心腹重臣年羹尧背着他做的那些欺君罔上之事时,龙颜大怒,拍案而起:年羹尧可谓第一负恩人也!这位以铁腕著称的帝王向来睚眦必报,而年羹尧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触碰他的底线,这无疑是自寻死路。 雷霆手段很快降临。雍正先是革除了年羹尧的所有官职,接着又命人搜集其种种不法证据。最终,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将军被迫在狱中自尽,结束了他传奇而又悲剧的一生。 那么,这位权倾一时的重臣死后,他的家人又遭遇了怎样的命运呢? 说起年家的发迹史,可谓跌宕起伏。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原是明朝官员,在著名的松锦会战中,被皇太极率领的清军俘虏,沦为包衣奴才。但转机出现在顺治年间,年仲隆考中进士,这才让年家摆脱了奴籍,为年羹尧日后在康熙、雍正两朝崭露头角奠定了基础。 关于年羹尧与雍正相识的具体经过,史料记载并不详尽。但可以确定的是,自从攀上雍正这棵大树后,年羹尧的仕途便如火箭般蹿升。据《清史稿》记载,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年羹尧在奏折中写道:臣属雍亲王门下,八载于兹。由此推算,二人相识应在1709年。巧合的是,就在这一年年底,年羹尧就从从四品的侍讲学士一跃成为从二品的四川巡抚,这背后显然少不了当时还是四阿哥的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的运作。 雍正之所以如此器重年羹尧,归根结底还是看中了他的真才实学。1710年,刚上任四川巡抚的年羹尧就向康熙呈上治川五策,这些切中时弊的建议让龙心大悦。康熙在朱批中特别嘱咐:期望卿始终如一,做个好官。年羹尧的出色表现,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声誉,也让举荐他的胤禛脸上有光。 1709年堪称年羹尧人生的转折点。除了仕途上的飞跃,他的妹妹年世兰被选为雍亲王的侧福晋,更让年家的地位水涨船高——从下五旗的镶白旗抬入上三旗的镶黄旗。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年家的辉煌由此开启。 在四川任上,年羹尧多次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逐渐引起康熙的重视。1717年蒙古准噶尔部侵扰西藏,清军统帅额伦特兵败身亡。次年,康熙任命十四阿哥胤禵为抚远大将军,以极高规格送其出征。值得注意的是,自1712年太子胤礽二次被废后,康熙一直未立新太子。但从他对胤禵的重视程度来看,这位皇子显然是储君的热门人选。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变数。就在胤禵出征的同一年,年羹尧因才干出众被擢升为四川总督,三年后又升任川陕总督。这个职位让他得以暗中牵制胤禵——当胤禵在西北因粮草不济而举步维艰时,负责后勤的正是年羹尧。加之年羹尧随后平定郭罗克叛乱,更得康熙赏识。就这样,年羹尧与京城的胤禛里应外合,最终助其在这场夺嫡大战中胜出。 雍正登基后,急需整顿康熙晚年松弛的吏治。作为自己的心腹,年羹尧自然备受重用。但生性多疑的雍正始终对年羹尧存有戒心,因为当年羹尧得康熙宠信时,曾对还是亲王的胤禛颇为怠慢。为表忠心,年羹尧在雍正元年专程进京觐见,之后又通过频繁奏报、建功立业等方式逐步赢得了皇帝的信任。 青海叛乱时,雍正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得胜归来后,雍正给予极高封赏:加封太保、晋一等公,并让其统管西部四省。此时的雍正,确实有意与年羹尧共创盛世。他在朱批中毫不掩饰对年羹尧的赞赏:天下督抚,待朕之真、依朕之切者,除年羹尧外,诸敏为第一。 然而,过度的恩宠让年羹尧渐渐迷失自我。他的府邸奢华堪比皇宫,出行仪仗甚至超过皇帝规格。更肆无忌惮的是,他公然卖官鬻爵,军中将领多出其门,时人讥为年选。所有贪污所得,都被他派人运往各地密藏。 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尧二次进京,其傲慢态度彻底激怒了皇帝。他要求百官跪迎,入宫后更是箕坐无人臣礼。当雍正考察他推荐的亲信胡期恒时,发现此人庸碌无能,这更加深了对年羹尧的不满。 尽管雍正下旨告诫,但年羹尧依然我行我素。更令雍正震怒的是,他安插的密探竟多数倒向年羹尧。这种公然挑战皇权的行为,让雍正下定决心铲除这个心腹大患。 雍正三年正月,借年羹尧贺表笔误之机,雍正开始收网。他先是警告官员不得再听命于年羹尧,接着将其贬为杭州将军,逐步剪除其党羽。见皇帝态度明确,群臣纷纷上疏弹劾,最终给年羹尧定下九十二项大罪。为免落人口实,雍正赐其自尽。 年羹尧死后,其家族也遭灭顶之灾:长子年富被斩,其他子嗣流放边疆,女眷尽数入狱。就连宫中的年贵妃(年世兰)也因家族变故郁郁而终。显赫一时的年氏家族,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这段君臣恩怨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在封建王朝,无论才能多高,若不懂伴君如伴虎的道理,终将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年羹尧的悲剧,正是其恃宠而骄、贪得无厌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