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封侯引发的将帅之争
黄忠因斩杀夏侯渊立下大功,被刘备封为后将军、关内侯。诸葛亮对此事的态度颇为微妙:黄忠的声望,向来不及关羽、马超等人。如今却让他们同列。马超、张飞近在眼前,亲眼目睹其战功,尚可理解;关羽远在荆州听闻此事,恐怕会不高兴,这样安排是否妥当?
果然,关羽得知后勃然大怒:张飞是我义弟;马超出身名门;赵云跟随兄长多年,也如同我弟弟一般:他们与我平起平坐尚可接受。黄忠算什么东西,也配与我同列?大丈夫岂能与老卒为伍!
这段记载不禁让人猜测,诸葛亮与关羽一唱一和,似乎有意将赵云也纳入四方将军之列。诸葛亮委婉暗示,关羽则直言不讳:在关羽心中,有资格与他平起平坐的将领,唯有张飞、马超、赵云三人而已!
黄忠斩杀夏侯渊确实立下大功,但这里存在一个疑问:赵云同样战功赫赫,却未能如黄忠般获得封侯并晋升四方将军。按照当时的军功制度,攻城、拔寨、先登、陷阵、斩将、夺旗这六类战功都可获得相应爵位。黄忠有先登、陷阵、斩将之功,而赵云也不遑多让:他在入川之战中连克江阳、犍为两城,更在汉水之战中以空营计大破曹操亲率的主力部队,致使曹军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赵云的翊军将军只是个杂号将军,比九卿级别的四方将军低了两个等级,虽高于偏将军、裨将军和中郎将,却不如魏延的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位高权重。
关于黄忠与赵云谁更应封侯并晋升四方将军,这个问题难有定论。不如换个话题:若黄忠不是突袭,而是与夏侯渊堂堂正正单挑,需要多少回合才能分出胜负?最终胜者又会是谁?
不少人认为张郃比夏侯渊更胜一筹,刘备和诸葛亮似乎也更忌惮张郃而对夏侯渊有所轻视。但史料记载,夏侯渊之死与张郃有直接关系: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军阳平关,渊率诸将拒之,相守连年。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刘备采用围点打援战术,黄忠奋勇突进,夏侯渊战死沙场,张郃却侥幸逃生。后世史学家认为,正是张郃这个袁绍旧部不断求援,将夏侯渊引入了埋伏圈。
史书评价张郃识变数,善处营阵,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这句话反着理解,颇有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意味。他发现自己兵力不足难以坚守,竟向兵力更少的夏侯渊求援,结果祸水东引,导致夏侯渊丧命。
若张郃与夏侯渊坚守营寨不出,即便黄忠再勇猛,也难以突破鹿角防线将其斩杀——即便不敌,二人至少可以全身而退,不至于全军覆没。
夏侯渊战死,张郃成为最大受益者:当是时,新失元帅,恐为备所乘,三军皆失色。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郃为军主。郃出,勒兵安阵,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太祖在长安,遣使假郃节。
张郃在五子良将中排名倒数第二,而五子良将在曹魏只能算二流将领。真正的统帅是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洪、曹真——非诸夏侯曹不得为大将军大司马是曹魏前期的惯例,即便于禁假节钺统领七军,也要受曹仁节制。
夏侯渊之死让张郃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其中是非功过难以评说。让我们看看夏侯渊在《三国演义》中的武艺表现。
除赵云外,夏侯渊与蜀汉五虎上将中的四位都交过手,与张飞至少对战两次,结果一次是张飞突围,一次是夏侯渊撤退。
建安五年曹操攻占刘备据守的徐州时,张飞尚未娶夏侯渊的侄女,关羽也还未屯土山约三事。刘备与张飞从小沛出发劫曹营,遭到张辽、许褚、于禁、李典、徐晃、乐进、夏侯惇、夏侯渊八面围攻。张飞左冲右突,前遮后当,所领军兵原是曹操手下旧军,见事势已急,尽皆投降去了,飞杀条血路突围而走,只有数十骑跟定。欲还小沛,去路已断,欲投徐州、下邳,又恐曹军截住,寻思无路,只得望芒砀山而去。
传说张飞正是在芒砀山打游击时,遇到了夏侯渊的侄女并娶其为妻。这里需要说明:古代娶妻与纳妾截然不同,正妻地位崇高,纳妾则相对随意。张飞既然正式迎娶夏侯渊侄女为妻,而非纳妾,想必得到了夏侯家族的认可,否则这门亲事难称明媒正娶。
史料显示,刘氏与夏侯氏都认可这门亲事:后来夏侯霸与司马家族决裂,不投东吴而投蜀汉,后主刘禅更是让子女们拜见这位舅老爷。
或许因这层姻亲关系,穰山之战时张飞与夏侯渊的交手显得颇为克制:张飞去救龚都,龚都已被夏侯渊所杀;飞奋力杀退夏侯渊,迤逦赶去,却被乐进引军围住。云长路逢败军,寻踪而去,杀退乐进,与飞同回见玄德。
夏侯渊对龚都毫不留情,却不愿与乐进合围张飞。乐进被关羽、张飞联手击退时,夏侯渊也未现身支援。
张飞尚且需要奋力才能击退夏侯渊,老将黄忠若不突袭能否战胜夏侯渊,确实是个疑问。事实上,在突袭之前,二人已有过一次交锋。
汉中之战初期,夏侯渊生擒陈式(有说法称此人是《三国志》作者陈寿之父),黄忠则生擒夏侯尚。双方约定交换俘虏,但黄忠却使诈:陈式、夏侯尚各望本阵奔回。夏侯尚比及到阵门时,被黄忠一箭,射中后心,尚带箭而回。
愤怒的夏侯渊与黄忠交手二十回合,因蜀军伏兵被发现而停战,因此难以判断胜负。但若让马超当裁判,必定希望黄忠一刀斩杀夏侯渊——马超一生遭遇的挫折,多半与夏侯渊有关。
夏侯渊对付马超颇有心得:夏侯渊得了曹操军令,正领军来破马超,超如何当得三路军马,大败奔回;次日,夏侯渊大军至,马超弃城杀出,望西而逃;背后夏侯渊引兵追赶,超见势大,不敢恋战,与庞德、马岱杀开一条路走,零零落落,剩得五六十骑,连夜奔走。
夏侯渊对战马超从未败过,唯一一次平局是在许褚战马超之后。赤膊的许褚在混战中臂中两箭无法再战,马超率数百骑在曹营前耀武扬威,气得曹操掷盔于地,说出了那句著名的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
许褚无力再战,徐晃不敢出战,唯有夏侯渊愤然请战:吾宁死于此地,誓灭马贼!
夏侯渊与马超激战多时,马超见曹操出现便弃战追击,结果曹军趁机在河西扎营,马超只得收兵与韩遂、李堪商议求和——此时马超才意识到,曹营除许褚外还有诸多猛将,曹洪能与他大战五十回合,夏侯渊也毫不畏惧。若他们群起而攻,即便马超真有吕布之勇,也只能败走。
夏侯渊曾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吕布交手。关羽擅长的拖刀计,夏侯渊也运用纯熟,他斩杀张鲁大将杨任用的正是此计:任遣部将昌奇出马,与渊交锋,战不三合,被渊一刀斩于马下。杨任自挺枪出马,与渊战三十余合,不分胜负。渊佯败而走,任从后追来,被渊用拖刀计,斩于马下。
黄忠在长沙差点被关羽拖刀计所伤,若夏侯渊在汉中故技重施,黄忠能否躲过或马失前蹄,确实难以预料。
杨任是张鲁麾下头号大将,夏侯渊能计斩之,可见张飞这位丈人并非有勇无谋之辈。黄忠的神箭对夏侯渊也未必有效——夏侯渊本身就是神箭手,当年铜雀台比箭,曹休、文聘、曹洪、张郃都败在他手下。
黄忠斩杀夏侯渊存在较大偶然性。当时黄忠以逸待劳,夏侯渊则因长时间暴晒而状态不佳,既未骑马也未披甲,大刀也不知所踪。因此黄忠这一刀,颇有关羽万军中刺颜良的意味。若真刀对刀、马对马地较量,关羽不可能轻易斩杀颜良,黄忠也难以轻松砍杀夏侯渊。
夏侯渊战死,张郃再次逃脱。这位张跑跑东奔西跑,竟成为五子良将中官爵最高者:特进(享受准三公待遇)、征西车骑将军(位在四方将军之上)、鄚侯食邑四千三百户——这些恐怕都是用夏侯渊的性命换来的。
张郃究竟有多厉害,是真本事还是假威风难以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是张辽、乐进还是张郃、徐晃,在曹营的地位都无法超越夏侯惇、夏侯渊和曹仁、曹洪。至于夏侯渊与黄忠谁更胜一筹,吕布、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杨任、张郃这七位三国名将心中自有评判。
这七位名将分属不同阵营,有的是夏侯渊的敌人,有的是战友,还有一位是其侄女婿,他们的评价未必公允。最终还需读者诸君来定夺:在您看来,若公平对决,黄忠需要多少回合才能将夏侯渊斩于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