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纷纷派舰队来中国要求赔偿,其中英国派出了48艘船,16艘为军舰,成功迫使清政府开启了大门。接下来的历史大家都熟知,清政府不仅宴请列强,还赠送红包,而后,越南、缅甸等资源丰富的亚洲国家纷纷被西方列强瓜分。但为何当时列强没有向日本发起进攻,而将日本排除在外呢?
其实,列强并非打不过日本。1854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仅带着7艘军舰,就迫使日本签署了《神奈川条约》,向美国开放口岸。这表明,西方列强完全有能力直接殖民日本,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原因在于当时的日本没有列强需要的资源。 日本除了频繁的地震和有限的淡水资源外,几乎没有其他值得列强垂涎的东西。当时的日本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家,土地和人口都有限,农业生产技术也不先进。大米极为稀缺,甚至连普通的百姓都无法轻易吃到大米,只有大名、武士等贵族才有机会享用大米饭。在这样的背景下,列强自然对这个连基本自给自足都难以做到的国家没有兴趣,觉得“吃不饱”就没有必要去占领。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也反映了日本的贫困,那就是海盗问题。中国古代常称日本为“日寇”,日本的海盗甚至需要跑到中国沿海去抢劫。这足以证明,当时的日本资源匮乏,连做海盗都要跑到外国去“谋生”。 因此,西方列强当时没有兴趣瓜分日本,而是选择了另一个战略——扶植日本成为亚洲地区的“代理人”。19世纪中叶,中国的灾难开始了,而列强虽然没有直接侵略日本,却决定扶持日本作为其在远东地区的战略跳板。 日本地小人少,资源贫乏,要想实现工业化,就必须依赖东南亚的资源。而当时东南亚几乎完全被英国和法国控制,这意味着日本的命运实际上已经被列强所掌控。英法先是给日本放水养鱼,最终则打算收割其成果。 比如,1894年7月17日,英国与日本签订了《英日通商条约》,不到一周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前,日本发行战争公债,主要由英格兰银行购买。战争结束后,日本要求清政府支付赔款,但附带一个条件——必须将赔款以英镑形式存入英格兰银行,并且以此获得利息。 如果这个还不算英国在“养鱼”,那再看1904年的日俄战争。两年前,英国与日本签订了《英日同盟》,并且为日本提供了46%的军费贷款。战争爆发后,由于英国控制了俄国舰队经过的港口,拒绝俄国舰队补给,导致俄国惨败。最终,虽然日本获得了胜利,甚至在英国的斡旋下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但在整个过程中,英国始终在背后操控。 所以说,日本的命运在当时就已经被西方列强安排好了。二战前,英国人对日本进行了“养鱼”,等着最终收获;二战后,美国接管了这一角色,什么时候收割,完全取决于美国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