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现代人”,指的是由直立人进化而来的智人。如今地球上人属仅剩智人这一种,而我们当代人则属于智人的最高阶段——晚期智人。
按照传统的“非洲起源说”,智人大约在距今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经过数十万年的演化,约在5万年前走出非洲,先到西亚,再到欧洲。依照这一理论,如果现代人真的起源于非洲,那么在5万年前,中国本不该存在智人。然而,中国的考古发现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在距今5万年前,中国境内已经出现了多处智人遗迹,甚至时间上并不晚于非洲。
举几个典型例子:
- 辽宁营口的“银山智人”,生活在距今约28万年前,脑容量接近现代人的平均水平,还会用火和石器,被认为属于早期智人。
- 陕西大荔的“大荔人”,距今约20万年,脑容量约1120毫升,与北京人有传承关系,属于早期智人。
- 安徽巢湖的“银山人”,距今16~20万年,同样被认定为早期智人。更有趣的是,周边还有更早的“东至人”(约30万年前),显示了该地区古人类的连续演化。
这说明,从考古角度来看,中国智人的出现并不晚于非洲,甚至在某些方面更早。
20万年前后,中国各地的智人分布愈发广泛:
- 湖南长阳人,距今至少19.5万年,兼具现代人和原始特征。
- 广东马坝人,距今约13万年,被视为直立人向智人过渡的重要代表。
- 山西丁村人,距今12万年,齿形与现代黄种人接近,生活中已出现工具分工。
- 广西柳江人,距今6.7万年至22.7万年之间,具体属早期还是晚期智人尚无定论。
此外,还有内蒙古河套人、广西崇左人、河南许昌人等,考古证据表明,中国古人类从未断绝传承。
最引人关注的,是湖南道县人。考古发现了47枚牙齿化石,年代在8万至12万年前,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被《自然》杂志认定为“无可疑的现代人”,也就是晚期智人。按照非洲起源说,现代人应在5万年前才走出非洲,然而道县人的年代却比这一时间更早。这一冲突让一些西方学者不得不修改理论,将非洲智人扩散时间往前推,并假设他们从“南方路线”直接来到中国南方,但这样的说法缺乏实质考古证据。
为了弥补理论漏洞,非洲起源说甚至提出过一个假设:在非洲智人走出非洲之前,全球曾经历严重冰期,中国的本土智人因此灭绝,才被后来进入的非洲智人取代。但中国学者吴新智院士指出,冰期虽严酷,但并非所有地区都无法生存。中国南方及部分地区仍气候适宜,人类和动物化石的存在就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大地湾遗址的考古发现,将当地人类活动史推前至6万年前,显示出连续不断的存在,这显然难以用“本土灭绝”来解释。
此外,基因研究也对“非洲唯一起源”提出挑战。2010年的研究发现,现代人身上含有尼安德特人的部分基因,这表明并非“非洲智人完全取代”模式,而更可能是不同人群之间的杂交与同化。
总结来看,有几点值得思考:
1. 非洲起源说认为智人5万年前扩散,而在此之前,中国早已有智人存在并延续,如何解释?
2. 中国200万年以来的古人类遗址遍布大江南北,怎么可能因为一次冰期就“全军覆没”?
3. 中国古人类至今保留着“铲形门齿”等特征,从元谋人到现代中国人一脉相承,而这种特征在非洲和欧洲却极少见,这又说明了什么?
由此看来,“非洲唯一起源说”难以解释所有考古现象。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多地区起源说”,甚至可能存在“东亚起源”的可能。至少在中国考古面前,非洲起源说并非铁板一块,它有明显漏洞。
最后要指出,所谓“基因证据”,本质上是基于现代人基因推理出的数学模型,而不是直接的考古事实。当基因推论与考古发现发生冲突时,更值得相信的,或许仍然是考古学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