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普里戈任因坠机身亡两年后,瓦格纳在非洲苦心经营的势力如今几乎被普京彻底葬送。多家外媒报道称,西方情报部门透露,俄军新组建的“非洲军团”在多地接连受挫,被迫缩减驻军规模,逐步放弃了原本由瓦格纳掌控的利益。而美法等国趁机卷土重来,再度与非洲多国政府重建军事合作关系。
——【瓦格纳的根基如何被败光】——
要说瓦格纳的“家底”为何会被耗光,得先看看他们在非洲的势力有多扎实。
普里戈任早已把触角深入到非洲经济的方方面面。比如中非共和国最大金矿——恩达西马金矿,每年能产出近3亿美元的黄金,还拥有2500平方公里的木材开采权,钻石出口市场中四分之一由旗下空壳公司Diamville操控。苏丹的Meroe金矿、马里MarinaGold公司近八成股份,也都是瓦格纳的经济命脉。2018到2021年,仅资源开采就为他们带来超2.5亿美元的收入。
更重要的是人脉和“人情账”。5000名雇佣兵在马里和布基纳法索帮助政府对抗恐怖组织,与当地军官建立深厚关系,甚至能参与部落谈判,这种影响力远非一朝一夕可取代。
可普里戈任去世后,普京强行收编瓦格纳,成立了直属国防部的“非洲军团”,由副部长叶夫库罗夫直接负责。理论上是把私人武装转为国家力量,但实际操作却漏洞百出。
首先,原本瓦格纳和非洲的合作是“安全换资源”,但新成立的非洲军团却要求用现金支付,说是为缓解制裁压力。问题在于,很多非洲国家根本拿不出大额现金,中非政府直接回应“只有资源,没有钱”,合作关系因此降温。
其次,战斗力也严重下降。瓦格纳的老兵要么被分散到其他部队,要么被限制只能守矿区,不能上前线。非洲军团刚接手时,在马里帮政府收复基达尔还算成功,可一到布基纳法索就露馅——全国40%的领土被恐怖分子控制,结果非洲军团仅派300人保护总统,连基本防线都守不住,引发当地民众强烈不满。
——【俄军收缩后的非洲新选择】——
有人说美法是“捡现成便宜”,但实际上是非洲军团自己把位置拱手让人。
要知道2024年时,美法在非洲处境极差:尼日尔驱逐1500名法军,美军也结束了12年的驻军;乍得终止与法国的防务协议,声称“外国驻军损害主权”;塞内加尔、科特迪瓦也高喊“关闭外国军事基地”。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以为俄罗斯将独霸萨赫勒地区,非洲军团还曾高调进驻尼日尔,甚至部署防空系统。
然而,非洲国家很快发现“新东家”更难打交道。瓦格纳虽然掠夺资源,但至少能有效帮政府维稳,比如协助马里击退反政府武装,帮中非保住大部分领土。反观非洲军团,要钱不要资源,战斗力却明显不足,反恐行动越打越乱。布基纳法索总统特拉奥雷起初对俄罗斯寄予厚望,还在2023年恢复中断多年的俄使馆,但半年后国内恐袭增加20%,不得不改变立场。
这时,美法抓住机会提出新合作方式。法国减少驻军人数,转为顾问角色;美国不再强调建立军事基地,而是搞联合训练,并承诺帮乍得组建特种部队。他们还打出“经济牌”:美国提出金矿开采合作,法国提供农业贷款,正好击中非洲国家“缺现金、缺技术”的痛点。相比之下,坚持要现金的俄罗斯显得僵化,被逐渐边缘化。
——【普里戈任的预言与现实】——
如今看来,说“普京亲手断送瓦格纳江山”并非完全准确,但他的决策确实加速了瓦格纳在非洲的崩盘。
普京之所以要成立非洲军团,根源在于担心“私人武装失控”。2023年的瓦格纳兵变让他警觉:若任由瓦格纳继续掌握非洲资源和兵权,早晚会成为隐患。因此普京决定由国家接管,避免“风险由政府承担、利益归私人”的局面。这一思路并没错,但问题在于执行过于仓促。他忽略了非洲国家更看重“人情关系”,而不是制度和编制,也低估了瓦格纳积累多年的战斗力优势。
另外,瓦格纳的模式本身存在隐患。普里戈任在中非过度开采金矿,引发当地不满;在苏丹走私黄金到迪拜,巨额利润流入私人腰包,俄罗斯财政部几乎没得到什么。即便没有“非洲军团”的替代,瓦格纳迟早也会出问题。
普京的问题在于“治错了病”:原本想修正不平衡,却反而打断了维系合作的关键纽带。而美法的回归,本质上是非洲国家在“二者取其轻”——他们并非真心欢迎西方,而是非洲军团的表现太差,逼得各国重新转向。
综上,瓦格纳在非洲的“江山”并非无坚不摧,普京的强硬收编加速了其瓦解,而西方的回归则说明,非洲国家在动荡局势下,只能选择那个看似更“靠谱”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