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朝建立的开国功臣中,萧何无疑是最为杰出的一位!这并非后来的历史学者所夸大,而是刘邦在开国初期亲口所承认的。刘邦当时直言不讳地说,除了萧何,其他那些曾经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将领,都只能算是“功狗”,而只有萧何,才能称得上“功人”。
将其他开国大臣比作狗,显然不太合适,但考虑到刘邦出身贫寒、曾与混混打交道,这种直率的说法似乎也能理解。而且,他敢公开如此评价,也说明了在刘邦心中,萧何确实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那么,萧何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够在刘邦心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萧何的故事,得从刘邦还没有起兵之时说起。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尚未起义,秦始皇依然在位。萧何当时已是沛县的一名县级官员,职位类似现代的县组织部部长,是沛县地区的知名人物。而刘邦,那时不过是一个亭长,相当于基层派出所的所长。从职务上看,萧何其实是刘邦的上级。
在萧何担任沛县官员期间,他结识了不少有志之士,其中包括刘邦。除了刘邦,其他后来成为开国功臣的人物,如樊哙、曹参、夏侯婴等,萧何早就与他们相识,且关系深厚。萧何在这个群体中,凭借自己的职务和人脉,始终处于领袖地位。那时的刘邦,见到萧何,大多需要尊称一声“萧大人”。
萧何一生大部分时间过得十分平静。尽管他出生于战国时期,沛县一直没有遭遇大规模战事。后来他在秦朝时期成为基层官员,擅长法律和文书工作,成了一个特殊的人才。因此,不论县令是谁,都必须对他礼让三分。
然而,这种平静的日子在公元前209年秋天发生了转折。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沛县也因此受到了波及。大泽乡与沛县相距不远,起义风潮很快蔓延至此。沛县的县令,看到大泽乡起义后不安于现状,打算借机反抗秦朝,但问题在于,作为文官,他并没有兵权,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动起义。
这时,县令盯上了刘邦。刘邦曾因任务失误带领犯人逃亡,最后藏匿在芒砀山。根据秦朝法律,刘邦的家人会受到惩罚。萧何作为刘邦的朋友,出面为其辩护,县令大人因此放过了刘邦的家人。
随着大泽乡起义蔓延至沛县,县令决定与刘邦合作,打算利用他聚集百姓、组建军队。萧何被推举为双方的联络人,起义的时机也在悄然到来。可是,临近起义之时,县令突然反悔,背弃了与刘邦的约定,这使得萧何和刘邦一行成为了“反贼”。
萧何并没有退缩,而是依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联系刘邦,并在城内组织力量。当起义的时间到了,萧何直接打开城门,放刘邦进城,起义得以成功。县令被击败,沛县得以解放。这场起义的成功,为刘邦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起义成功后,谁来做军队的首领成为一个问题。从职务角度看,萧何更为适合,但考虑到刘邦掌有兵权,并且已经获得了广泛的支持,萧何自愿让位,坚决支持刘邦。最终,刘邦成为了起义军的领袖,而萧何则心甘情愿担任副手。
如果没有萧何的帮助,刘邦即使能够成功起义,也难以顺利成为领袖,甚至连起义的第一关都可能过不了。萧何的贡献,尤其是在起义初期的关键支持,让刘邦能够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建立了汉朝的基础。
在刘邦起义之后的两年里,萧何并没有出现在前线,而是一直为刘邦提供后勤支持。虽然历史记载中关于萧何的描述不多,但可以看出,正是萧何在背后默默奉献,才让刘邦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在前线征战。
两年后,刘邦终于带领主力大军攻入秦朝的都城咸阳,迫使秦王子婴投降。所有人都在庆祝胜利时,萧何却第一时间接管了秦朝的户籍和档案。这一举措为后来的政治安排和军事行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在刘邦决定平定关中时,萧何的资料和信息极为关键。
如果没有萧何掌握的这些信息,刘邦的战事将会面临极大的困难。正因如此,萧何才有机会在刘邦成功后,成为汉朝开国的重要功臣之一。
随着刘邦的胜利,萧何为刘邦建立了完整的政治体系和法律体系,使汉朝成为了一个稳固的国家。在与项羽的争霸过程中,萧何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刘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
总的来说,萧何不仅在起义初期为刘邦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而且在汉朝建立后,帮助刘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汉朝最重要的开国功臣之一。没有萧何,刘邦的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萧何被排在西汉开国功臣之首,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