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则看似不起眼的新闻:中国被接纳为安第斯共同体(安共体)观察员国。9月30日,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行的第31次安共体外长理事会会议上,成员国一致通过了这个决议,正式将中国列为观察员国。
安共体是拉美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一体化组织,总部位于秘鲁首都利马,目前有四个正式成员国: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
这一决定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近来,美国在加勒比地区加强了军事集结,并以“打击毒品犯罪”为名,对在加勒比海航行的船只进行攻击,制造了不少紧张局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共体各国并未向美国妥协,反而选择了迎风而上——正式接纳中国为观察员国。这一举动,毫无疑问是对特朗普政府的直接反击。
中国成为安共体观察员国,意义重大,尤其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农业资源的合作。安共体成员国有许多优质的特色农产品,这些与中国市场的需求高度契合。其次,中国对关键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使得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尤为重要。比如,中国对铜、锂的需求量巨大,而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维亚被称为全球“锂三角”,是全球锂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而秘鲁则是全球第二大铜生产国,合作前景广阔。
更有趣的是,与中国的合作不仅仅体现在矿产资源上。近期,美国豆农还在期待中国的订单,而特朗普政府一直视阿根廷为“盟友”。然而,阿根廷的新总统米莱却在这一关键时刻取消了大豆出口税,抢占了市场。这一举动让美国农业生产者损失惨重,据《阿根廷民族报》估算,这一交易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美国农民纷纷后悔,开始反思特朗普当初的政策。
安共体本来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但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买家和卖家加入,势必使这个组织更具活力。特别是阿根廷在大豆出口上的“反叛”美国,以及巴西的大豆出口,导致美国大豆价格大幅下跌。米莱甚至推迟了以色列的访问,表明他在这个关键时刻不想给美国提供机会。这些举措让一些国家意识到,依靠美国和欧洲已不再靠谱,或许可以寻求新的大哥——中国。
而安第斯山脉所处的位置,也让人预感到这个组织未来有可能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的“前哨基地”,尤其在全球贸易格局发生剧变的今天。
回顾历史,美国曾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美国的大豆一度是中国进口的重要来源。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大豆从农田运往中国,几乎成为常态。然而,今天的局面已经发生了变化。今年9月和10月,中国预定的1200万吨大豆订单几乎全来自巴西和阿根廷,美国的大豆则被排除在外。这标志着中国大豆订单的全面转向南美,正在重新塑造全球贸易格局。
这一切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国与南美国家多年来的磋商与合作的结果。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优势,正好与安共体国家对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相契合。例如,秘鲁的钱凯港与上海港的通航,已经成为“拉共体”发展的引擎之一,而安共体国家对此也非常看重。与美国的门罗主义相比,中国的“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政策,更容易获得这些国家的欢迎。
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南美地区与中国的合作越来越紧密,未来可能会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