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华盛顿——美国新任空军部长特洛伊·迈因在接受《空军与太空部队》杂志采访时表示,当前美国空军面临一系列严重的战备问题,包括资金不足、装备老化和人才流失等,导致空军陷入困境。他坦言:“我们把自己困在了一个相当深的坑里,想要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这一言论暴露了美国空军长期以来的结构性问题,也反映出在追求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空军的战备能力和现实作战需求之间的矛盾。
战备现状:飞行时数减少、装备陈旧、人才流失加剧
迈因在采访中提到,美国空军的战备水平已降至近年来的最低点。由于资金紧张和训练限制,飞行员的飞行小时数逐年下降,这影响了他们的飞行技能和应变能力。此外,备件短缺也使得大量飞机和关键装备无法得到及时维修,许多主力机型的出动率创下历史新低。
随着民用航空市场回暖以及高强度的部署任务,经验丰富的技术和飞行人才加速流失,空军的训练和带教体系面临崩溃的风险。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和空军最新数据显示,F-16、F-15、KC-135等机型的平均机龄已超过30年,而部分支援装备甚至已经服役超过50年。与此同时,现役飞行员的短缺已达到2000人,尤其是维修技师和后勤人员的缺乏,更使得空军面临巨大压力。
原因剖析:结构性投入不足与现代化转型的矛盾
在军费总额未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大量资金被优先投入了B-21隐形轰炸机、F-47战斗机以及“哨兵”新一代洲际导弹等高成本的研发项目。与此同时,用于现役机队维护和人员建设的预算则不断被压缩。美国传统的采购体系冗长,项目审批流程复杂,导致新装备列装速度远远低于预期。以B-21轰炸机为例,预计要到2027年才能形成初步作战能力,这让老旧轰炸机的战力空缺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填补。
此外,美国空军的后勤和维修体系长期依赖冷战时期建立的“库存大修”模式,无法适应数字化、模块化和远程保障等现代作战的需求。军官和士兵退役后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这使得新进人员的培养周期变得异常漫长,导致出现“青黄不接”的问题。与此同时,女性和少数族裔在高技术岗位的比例仍然偏低,这影响了整体的多样性和创新能力。
现代化项目:前景与隐忧并存
迈因强调,空军的现代化项目是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但他警告称:“不能以牺牲当前的战备为代价。”目前,美国空军正在进行一系列大规模的现代化工程,包括B-21“突袭者”隐形轰炸机、F-47战斗机(代表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以及“哨兵”洲际导弹系统。这些项目被寄予厚望,尤其是B-21轰炸机,预计将取代B-2和B-1B轰炸机,计划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形成完整的作战能力。然而,昂贵的研发和采购成本使得现有装备的运维资源被压缩,迈因对此表示担忧,“现代化不能以牺牲现役作战能力为代价,必须找到平衡点。”
改革措施:恢复战备水平
为了扭转战备下滑的趋势,迈因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包括增加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的培训预算,恢复高强度的飞行训练,推进“模拟实训”结合,以提升战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他还建议优化人才晋升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技术骨干。迈因表示,空军必须在现代化转型和当前战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不仅关乎美国空军的未来,也将影响全球战略格局。
迈因的直言不讳既释放了压力,也标志着一场变革的开始。美国空军是否能够从目前的困境中走出,如何在现代化与战备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世界各国都在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