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美国驻印度大使候选人塞尔吉奥·戈尔在参议院听证会上透露,美国总统特朗普已邀请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于下周访问华盛顿,进行美印双边贸易协议的最后商讨。这一消息标志着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谈判已进入关键阶段,外界纷纷关注双方能否达成历史性协议,从而推动全球经济格局的新一轮调整。
美方推动贸易谈判
戈尔在听证会上表示,美印双方正在“积极谈判”,特朗普总统已向印度商务部长发出邀请,希望他在下周到访华盛顿,与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进行最后的磋商,最终达成双边贸易协议。戈尔还强调:“我们已经接近达成协议,当前正在讨论交易的最后细节。”
这一表态体现了特朗普政府对美印经贸关系的重视。印度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近年来在全球供应链、科技、投资等多个领域与美国有着日益密切的互动。如果此次贸易协议达成,将对亚太乃至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2023年,美印双边贸易额接近2000亿美元,印度已经成为美国第九大贸易伙伴。美国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场,印度出口的主要产品包括药品、纺织品、珠宝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而美国向印度出口的则包括高科技设备、飞机、能源、农业产品以及服务业等。
尽管双边贸易总量逐年扩大,双方之间的摩擦依旧存在。美国一直批评印度高关税和贸易壁垒,特别是在农业、医疗器械、电子产品等领域。印度则要求美国放宽对印度IT服务和钢铝产品的限制,并要求恢复印度在“普惠制待遇”(GSP)中的优惠。
贸易谈判的关键议题
据消息人士透露,当前美印贸易协议的核心议题包括:美国要求印度降低对美国农产品、医疗器械、葡萄酒、摩托车等产品的高额关税。而印度则希望美国减少对其钢铝出口产品的关税,并恢复部分“普惠制”待遇。此外,美国企业高度关注印度的知识产权执法、专利保护和数据本地化等问题,双方正在就数据跨境流动、数字服务税等新兴领域进行磋商。
印度坚持保护本国农业,对美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持谨慎态度,双方需在食品安全标准和补贴政策等方面寻求妥协。美国则希望印度放宽对高端医疗器械的定价限制,印度则争取美国承认其仿制药标准,以促进药品出口。
此外,双方也在推动半导体、清洁能源、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与合作,加强供应链安全,减少对第三方市场的依赖。
各方立场与压力
特朗普政府始终强调“美国优先”,希望通过谈判为美国产业赢得更多市场份额。随着2024年大选的临近,白宫急需在外贸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美印贸易协议的达成将成为特朗普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绩。特朗普本人也高度重视与印度的战略关系,曾多次与印度总理莫迪互动,并明确表示印度在“印太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
印度政府则希望通过深化与美国的经贸合作,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升级和高科技产业的引进。然而,印度国内的舆论也非常关注关税保护、农业利益和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政府在开放市场与保障本国经济安全之间需要找到平衡点。此外,印度还在关注美国在签证、IT服务、绿色能源等领域的政策调整。
美国商会和印度工业联合会等商界组织普遍支持双边贸易协议,认为该协议将为新能源、数字经济、医疗健康和高端制造等领域创造巨大合作机会。然而,也有一些企业对市场准入不彻底或标准不统一表示担忧,呼吁政府加强协议的执行力。
全球主要经济体,如欧盟、中国、东盟和日本,也在密切关注美印贸易协议的进展。许多跨国公司担心,若协议达成,将导致规则碎片化,并可能加剧全球供应链的阵营化。然而,也有观点认为,美印合作能够为亚洲经济注入新动力,有助于平衡全球化与安全之间的博弈。
美印关系进入新阶段
美国邀请印度商务部长访美,推动贸易协议进入冲刺阶段,标志着美印关系进入全新阶段。协议的达成可能成为“印太合作”的里程碑,并对全球经济、产业以及地缘战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各方应本着开放合作、共赢发展的原则,推动规则创新与互信建设,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