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虽然权倾天下,但始终没有称帝。他最高只接受了“九锡”之礼,并被进位为魏国国公。直到他去世后,儿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才正式登基称帝,建立曹魏。曹丕即位后,追尊父亲为“魏武帝”,并在太庙中祭祀他。
在曹操身边拼杀天下的功臣中,有26人被列入曹魏太庙。但有4位功臣,虽功勋卓著,却没能进入太庙,这是为什么呢?
进入太庙的26人
这26人中,按身份可以分为三类:
- 宗亲将领(7人):曹仁、曹真、曹洪、夏侯渊、夏侯惇、夏侯尚、曹休。
- 谋臣文士(9人):程昱、钟繇、华歆、王朗、陈群、桓阶、荀攸、司马懿、郭嘉。
- 武将(10人):张郃、张辽、徐晃、乐进、朱灵、文聘、臧霸、李典、庞德、典韦。
未能进入太庙的4位功臣
一、许褚
许褚原是曹操的贴身护卫,他和典韦一样,以勇猛著称。典韦在宛城之战为保护曹操拼死抵抗,壮烈牺牲。此后,许褚顶替典韦的位置,成为曹操最信赖的保镖。
许褚力大无穷,曾徒手拉住牛尾,吓退盗贼。他多次在关键时刻救下曹操:
- 官渡之战时,营中有人想叛变杀曹操,许褚果断出手,将他们全部斩杀。
- 潼关之战时,马超企图在会面中刺杀曹操,但看到许褚怒目而视,不敢轻举妄动。
许褚为曹操立下了赫赫战功,本该入庙。然而,他在曹魏权力斗争中得罪了宗亲势力,比如他曾因避嫌拒绝与曹仁私下往来,结果被视为不合群。加上太庙入选权由曹叡、曹爽及司马氏兄弟掌控,许褚最终被排除在外。
二、荀彧与贾诩
曹操最重要的五大谋臣是: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其中三人入庙,唯独荀彧和贾诩落选。
- 荀彧:被曹操誉为“吾之张良”,是他最倚重的谋士。荀彧为曹操推荐了郭嘉、陈群、钟繇等人才,还提出迎奉汉献帝到许昌,使曹操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荀彧一生忠于汉室,希望借曹操之力匡扶天下,但当曹操意图加九锡、走向称帝时,他坚决反对,成为曹操的绊脚石。结果,他被逐渐冷落,最终抑郁而终。正因他忠于汉室而不支持曹氏称帝,所以后人没有将他列入太庙。
- 贾诩:以谋略毒辣著称。他曾出计挑拨马超与韩遂,使曹操转危为安;又在立储之争中暗中帮助曹丕,让其顺利继承大统。但贾诩早年效力过董卓、李傕等名声极坏的势力,还曾策动叛军,导致无数百姓惨死,这使得士林对他评价极差。入曹魏后,贾诩为保身分,刻意疏远权贵,子女也与平民联姻,因此在曹魏政坛影响力很低。最终,他虽官至太尉,却因名声与人脉不足,被排除在太庙之外。
三、于禁
于禁是“五子良将”之一,治军严整,素以忠诚刚正闻名。他跟随曹操征战多年,战功累累,甚至因铁面无私,处死叛友昌豨,赢得曹操赞誉。
然而,在襄樊之战中,他遭遇关羽水淹七军,被迫投降。相比庞德宁死不屈的忠烈,于禁的投降让人失望。后来,他被孙权送回魏国,不仅在江东受辱,回到曹魏也遭到冷落,甚至被画在“投降图”中羞辱。于禁郁郁而终,自然也无缘进入太庙。
---
总结
这4位功臣之所以未能入庙,各有原因:
- 许褚:与宗亲不合,遭排挤。
- 荀彧:忠汉而反对曹操称帝,被视为异心。
- 贾诩:名声不好,缺乏政治势力。
- 于禁:因投降关羽,功勋尽毁。
他们都有过辉煌,但历史评价与政治现实,让他们最终没能与其他功臣一同配享曹魏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