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主帅宫鲁鸣的一番话,最近在篮球圈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他明确提出,国家队未来选人标准是“攻守兼备,能够适应现代篮球的节奏”,并补充说明“只要符合要求,仍有机会进入国家队”。这句话看似平常,却透露出中国女篮在建队思路上的重大调整。
这一转变并非无缘无故。其背后有两个直接的触发点:一是此前对阵尤文图特的热身赛表现不理想,二是前中国女篮主帅郑薇在亚冠赛场上带来的示范。
9月底,郑薇率领广东女篮在亚冠决赛中以95比67大胜日本富士通女篮,足足赢了28分。全队投中18记三分球,命中率达到惊人的50%。这场比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现代篮球的特点:节奏快、变化多、依赖外线火力。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激活了多位老将。比如杨力维砍下16分5篮板6助攻,黄思静更是独中6记三分,得到20分6篮板4助攻,最终荣膺MVP。这些场面足以让宫鲁鸣重新思考:老将不仅有经验,更能在关键时刻直接提升球队战斗力。
如果对比宫鲁鸣近期的两次发言,就能发现明显的思路变化。热身赛时,他强调的是“希望年轻球员尽快成长,早日挑起大梁”。而最新的表态则是“必须攻守兼备,跟上节奏”,并且明确提到杨力维、王思雨等老将只是“放假”,而不是被放弃。这实际上意味着,他的思路从单纯的“年轻化”转向了“新老结合”。
这种调整背后的逻辑很清晰:当今国际篮球对抗越来越激烈,节奏越来越快,单纯依赖年轻人或高大中锋,都很难真正站稳脚跟。按照新的标准,一些球员的国家队地位可能会出现变化。比如,在亚洲杯对阵日本时表现欠佳的后卫李缘,首发位置恐怕不保;而杨力维、王思雨这些老将则有望重新回归。
最受关注的还是身高2米26的年轻中锋张子宇。虽然她的天赋罕见,但问题也很突出:进攻有余,防守不足,移动速度慢,难以适应现代篮球对攻守转换的要求。尤其是在郑薇率队证明“没有传统中锋也能赢球”之后,她在国家队的未来可能要重新评估。
本次女篮夏季集训在9月30日结束,原本计划两个月,最终因为全运会任务缩短为40天。这支队伍以1998年以后出生的球员为主,平均年龄只有23岁,整体偏年轻,呈现出“中生代带新人”的结构。
摆在宫鲁鸣面前的挑战是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新老交替。明年球队将面对女篮世界杯和亚运会的双重任务,备战时间紧迫。他希望通过“攻守兼备”的标准,找到既能立刻适应国际比赛,又能着眼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合格球员。
从郑薇的成功经验来看,当下的篮球更依赖速度、三分火力和全场防守,而不是过去那种以身高碾压的打法。宫鲁鸣的调整,正是顺应这一趋势。未来,中国女篮的阵容和战术大概率会更灵活、更全面,不再依赖单一的高度优势,而是走向真正的团队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