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武术是‘杀人技’!”这是一个网友对我国第一次全国比武大赛的评价。在他看来,许多现代武术,比如跆拳道,都不过是“花拳绣腿”。他说,如果只是为了强身健体、演示“唱戏”,可以,但如果是真正实战,那就得是那些让外国人都感到畏惧、叹为观止的中国传统功夫。
然而,曾经令外国人羡慕、是我们骄傲的中国传统功夫,因一些复杂的原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和平生活的到来,逐渐开始没落。许多传统武术的精髓已经失传或无法再现江湖。如今,我们常见到的太极拳、八极拳、洪拳、形意拳等武术,已经成为公园中老年人强身健体的“心法”,能传承下去的少之又少。现在,传统武术的“高光时刻”更多是在影视作品或武侠小说中,甚至有一些人开始崇洋媚外,质疑中国传统武术是“花拳绣腿”,甚至认为它只是“徒有其名”。
那么,实际上,中国武术究竟有多强大呢?让我们来看一下清朝末年的最后一位“大内高手”宫宝田,他的一生就能告诉我们,中国功夫的真正强劲。
清朝曾经在世界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由于闭关锁国政策、朝廷腐朽、无法应变,导致清朝的统治日益衰弱。慈禧太后掌权后,清朝的局势更是岌岌可危。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门户被打开,甲午战争又使清朝彻底败北,受到极大的屈辱,接着又是八国联军的入侵,曾经坚不可摧的紫禁城变得“脆弱不堪”。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慈禧太后惊慌失措,立即决定带着光绪帝逃避风头。本来她只打算带上自己,但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她还是带上了作为“傀儡”的光绪皇帝。为了确保自己和光绪帝的安全,慈禧太后身边安排了许多大内高手来保护他们。这些大内高手都身怀绝技,都是中华传统武术的精英。
其中,宫宝田是一位特别出色的“大内高手”。他年仅23岁便成为清朝的护卫首领,武艺高强,甚至被誉为“天下第一”。宫宝田当时年轻气盛,心中怀抱着希望,想要帮助清朝复兴、恢复昔日的辉煌。在保护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过程中,宫宝田尽职尽责,考虑到每一个可能的突发状况,确保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最终,宫宝田成功地带着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出了危机四伏的北京城。宫宝田的功劳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高度评价,她甚至赏赐给了宫宝田黄马褂,足见她对宫宝田武艺和忠诚的肯定。然而,宫宝田并不满足于这些荣誉。他不是一个追求权力的人,而是一个希望将传统武学传承下去的人。他深知,清朝的腐朽和软弱正在导致国家的灾难。
在看到慈禧太后签署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国势日益衰弱时,宫宝田心灰意冷,选择辞去官职,回家专心研究武学。他决定招收弟子,传播中华传统武术,希望有一天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能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英勇之士。
宫宝田在回到家乡后,日复一日地钻研武学,教授弟子,并迅速积累了无数忠实的学员。到他50岁时,已经是“桃李满天下”,他的名声引起了当时军阀张作霖的注意。张作霖对宫宝田的武艺产生了浓厚兴趣,并邀请他为自己军队的武术教官。张作霖作为一个谨慎的用人之人,决定亲自试探宫宝田的武功。
在一场宴会上,张作霖准备亲自检验宫宝田的实力,他带上了自己的手枪,想看看宫宝田是否如传闻中所说的那样强大。宫宝田自信满满地站起来,走到距离张作霖约20步远的地方,告诉张作霖:“你尽管开枪!”张作霖听后虽然有些惊讶,但还是开枪试图击中宫宝田。然而,就在子弹射出的瞬间,宫宝田身形一闪,子弹没能命中他,反而张作霖被宫宝田一招“制服”,直接倒地。宫宝田的迅速反应和超凡的武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叹不已。
张作霖被彻底折服,立刻向宫宝田表示敬意,并正式聘请他担任奉军的总教练。宫宝田也开始在军队中担任重要角色,成为张作霖的贴身保镖,多次救下张作霖的性命。然而,1928年,张作霖在返回沈阳途中被害,而宫宝田未能在他身边,心中愧疚不已。他向张学良辞去职务,表示要回家乡继续传承武学。
宫宝田的弟子中,许世友将军尤为出名。许世友少林寺出身,深受宫宝田的武学熏陶,他将宫宝田的技艺运用到了抗日战场上,打得日寇闻风丧胆。许世友还邀请宫宝田担任胶东军区训练班的老师。在宫宝田的指导下,许世友的武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宫宝田,这位清朝末年的最后一任大内侍卫总管,既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者,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的故事深深刻画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精神和力量。他的一生,见证了中国武术从辉煌到衰落的变迁,而他不畏艰难、坚守传统的精神依旧激励着后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