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翻《史记》,看到秦始皇泗水捞鼎那段,脑子里立马冒出画面 —— 几千人趴在河边拉绳子,鼎刚要出水,突然窜出条蛟龙咬断绳子,哐当一声又掉回水里。可转头看《汉书》,又说这宝贝早被运到咸阳了。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同样是正史,说法差得能开条河。
其实九鼎这东西,打夏朝就有了,大禹收了天下的铜铸的,夏商周三代都把它当传国玉玺似的宝贝。《左传》里不就写着 “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 嘛,按理说传承该清清楚楚才对。
但到了周朝末年,这九鼎就开始 “捉迷藏” 了。《史记》里说得有鼻子有眼,说宋国快灭亡时,怕鼎被抢,干脆沉进了泗水。秦始皇东巡路过彭城,听说鼎从水里浮出来了,高兴得不行,觉得是老天爷认可他,赶紧派人去捞。结果呢?忙活半天啥也没捞着,还编出个蛟龙捣乱的说法。
说实话,我以前真信了泗水沉鼎的事儿,直到看见山东出土的那些汉画像石。上面全是捞鼎的场景,有桥有船,人都拽着绳子使劲儿,可仔细看介绍才知道,沉进去的可能就只是宋国自己留的那一只,不是全套九鼎。合着秦始皇白折腾了?
更离谱的是《汉书》,压根没提泗水捞鼎这出,直接说九鼎在秦灭周后就搬到咸阳了。这就有意思了,一边说沉在山东的水里,一边说藏在陕西的城里,难道鼎还能分身?
后来查资料才发现,这里面可能藏着汉代人的小心思。你想啊,汉朝推翻秦朝,肯定得说秦朝 “无德”,连九鼎都留不住。所以泗水捞鼎的故事越传越广,画像石上刻满了这场景,其实是在暗戳戳说秦朝失了天命。而《汉书》提咸阳藏鼎,估计是想强调汉朝承接了正统。
真的,这事儿细琢磨更糊涂。要是真在咸阳,项羽烧阿房宫的时候咋没见动静?要是沉在泗水,后来汉文帝也派人找过,照样啥都没有。有回看纪录片说,甚至有人觉得九鼎根本是虚构的,毕竟从没挖出过实物。
前两年周原遗址考古挺热闹,那边出土了不少西周青铜器,连 “周” 字陶片都找到了,可就是没见九鼎的影子。按说这么重的大家伙,要是埋在地下,早该有线索了。
有时候我就瞎想,会不会是秦始皇真捞着鼎了,只是后来战乱弄丢了?或者汉朝人故意编两种说法,好给自己找合法性?毕竟这鼎代表着天下,谁拿着谁就有理。
两千多年过去,泗水还是那条河,咸阳早变了模样。这九鼎到底是在水底睡大觉,还是早被熔了铸别的东西,谁也说不准。说不定哪天考古队一铲子下去,真能揭开这谜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