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军的五大主力部队中,第18军、第74军和第五军不仅以能征善战和强硬作风著称,还涌现出许多名将,这些将领为中国近现代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18军是国军最早组建的王牌部队之一,成立时以第十一师为基础,由陈诚将军创立。由于陈诚是蒋介石的亲信,许多黄埔军校的优秀毕业生被他吸引,加入了第18军。这样,第18军的实力越来越强,鼎盛时期下辖五个师,涌现了不少抗日名将,比如罗卓英、黄维和胡琏等。第18军的战斗力和作风都令人称赞,是国军中的精锐之师。
第74军虽然在抗战时期才成立,但它迅速成为了国军中的一支精锐部队。在八年抗战中,第74军打出了“铁军”的名号。军长俞济时是蒋介石的亲信,第二任军长王耀武同样是抗日英雄。该军还培养了李天霞、余程万和张灵甫等名将,他们的军事才能使得第74军成为战斗力极强的部队。
第五军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机械化军,全军装备了大量先进的德国进口武器,可以和当时的日军相抗衡。第五军不仅装备精良,而且其军官和士兵都是国军中的顶尖悍将。军长杜聿明是黄埔军校的优秀毕业生,并且在担任第五军军长期间,指挥部队取得了昆仑关大捷,扭转了华南地区的战局。杜聿明还在解放战争中被蒋介石极为倚重,是国军中的关键人物。
廖耀湘,第五军中的一员悍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成绩优秀并被派到法国圣西尔军校深造。廖耀湘回国后,参与了南京保卫战,并因表现出色被蒋介石提拔,成为第五军的核心人物。在抗战期间,廖耀湘率领的22师在缅甸战场上重创日军,成为中国远征军的骨干力量。他在滇缅大反攻中表现突出,指挥的新六军被誉为“国军之虎”,使得第五军的声誉更上一层楼。
戴安澜是另一位来自第五军的悍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所率领的200师是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戴安澜虽然没有去国外留学,但他仍然是中国抗战史上一位非常杰出的军事指挥官,曾获得国共两党和美英军方将领的高度评价。周总理曾称他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而史迪威将军则评价他为“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戴安澜不仅在抗战中屡战屡胜,还是唯一一位被毛泽东亲自写诗称赞的国军将领。
邱清泉,第五军的另一位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二期,因学业优秀被派往德国学习军事。在加入军队之前,他曾是上海某大学的高材生。邱清泉作战勇猛,因而得到了“邱疯子”的称号。他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在军事理论方面有很高造诣,著有《教战一集》、《教战二集》和《建军论》等军事著作。在滇缅战役中,他带领第五军成功打通滇缅公路,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第18军、第74军和第五军是国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这三支部队不仅有着强悍的战斗力,而且还培养出了多位军事才能卓越的名将。这些名将无论在战场上的指挥能力,还是他们的军事智慧,都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和近现代史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