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十二年(616年),新建的龙舟已经完成并送到东都洛阳,隋炀帝杨广在宇文述的劝说下,决定巡游江都。然而,许多大臣并不赞成这次行程,纷纷上前劝谏。有大臣坚持不同意见,结果杨广愤怒地命令将他杖杀,用这个极端手段来显示自己坚定的决心。
与大臣们的反对相比,杨广对宫人们则显得宽容一些。当时,有许多宫女无法随驾出行,她们不舍的纷纷哭泣。杨广便留下一首诗告别她们:
“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
(出自《大业拾遗记》)
那时的杨广或许并未意识到,这一次离别将会是永远的告别。在国家即将倾覆之际,他选择巡游江都,仿佛有逃避责任的意味。
尽管如此,这场浩大的巡游依然如期进行。当他们抵达汴郡时,杨广乘坐龙舟,萧皇后则乘凤舸,所有船只都装饰得华丽奢侈,彰显着无尽的财富和权力。龙舟前方设有一座舞台,舞台上悬挂着精致的遮阳帘,这些帘子是蒲泽国所贡,既美观又实用,即使阳光再强烈,也能被帘子有效遮挡。
然而,龙舟最特别的地方并不仅仅是这些装饰。最吸引眼球的,是每条船上挑选的上千名容貌美丽的宫女,她们都手持金板雕刻而成的船桨,这些宫女被称为“殿脚女”。其中,有一位女子特别引人注目。杨广登上凤舸时,他注意到一名鹤立鸡群的女子,这名女子便是吴绛仙。她的美丽超乎寻常,不仅外貌天生丽质,而且装扮精致,尤其是她画的长蛾眉,更加迷人。杨广一见她,便被深深吸引,觉得她与其他殿脚女截然不同。
吴绛仙的美丽深深打动了杨广,他甚至想纳她为妃子,封她为婕妤。可是,他没想到的是,吴绛仙已经有了丈夫,丈夫是玉工万群。这个事实让杨广感到有些失落,但他的兴趣并未因此消退。她的美丽和气质依然令他无法自拔。
杨广最终提升吴绛仙为龙舟桨手的负责人,封她为“崆峒夫人”。这一举动让其他殿脚女们都开始模仿吴绛仙,试图通过画长蛾眉来吸引杨广的注意。然而,吴绛仙的美丽太过出众,其它殿脚女自然难以与之相比。
杨广时常在船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吴绛仙,甚至有一次,他对身边的大臣感叹:“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绛仙,真可疗饥矣!”(出自《大业拾遗记》)
意思就是,“古人说美丽的女人就像食物一样,可以让人饱足,绛仙真的是如此美丽。”
为了表达对吴绛仙的喜爱,杨广特意为她作了一首诗《持楫篇》:
“旧曲歌桃叶,新妆艳落梅。
将身旁轻楫,知是渡江来。”
他还下令让殿脚女们传唱这首歌,并为吴绛仙赠送了不少珍贵的礼物。比如,波斯国进贡的螺子黛。原本殿脚女们每天都有五斛螺子黛,但这物品非常珍贵,后来数量减少,只有吴绛仙每天能获得,而其他殿脚女只能领到铜黛。此外,杨广还赠送她闪闪发光的耀光绫,这种绫布非常稀有,由越溪人用特制的蚕茧织成。传说,这些蚕茧是神人指引收集的,因此极为珍贵,杨广特意将它赏赐给了吴绛仙。
除了吴绛仙,杨广在江南之行中还得到了另一位令他宠爱的女子——袁宝儿。袁宝儿年仅十五岁,身材纤细,憨态可掬,深得杨广的宠爱。她负责手持洛阳贡御车中的花朵,号称“司花女”。杨广对她的宠爱有加,经常在众人面前夸赞她。由于耀光绫过于珍贵,杨广只将它赏赐给了吴绛仙和袁宝儿,这也使得萧皇后心生嫉妒,渐渐疏远了杨广。
随着巡游的深入,所有殿脚女都被安置在广陵的月观行宫,与杨广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杨广依然没有忘记吴绛仙。有一次,杨广从瓜州得到合欢果,他立刻想到吴绛仙,并派人送去。然而,由于马车颠簸,合欢果已经散开。吴绛仙收到后,写了一首诗回应杨广:
“驿骑传双果,君王宠念深。
宁知辞帝里,无复合欢心。”
杨广看到这首诗后非常不快,感到自己的热情被冷水浇灭。他询问身边的小黄门,得知马跑得很快,水果已经损坏。虽然心情不佳,杨广也只能冷静下来欣赏吴绛仙的诗,并感叹她不仅美丽,还才情出众。
尽管杨广对吴绛仙宠爱有加,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却注定未能长久。在隋朝灭亡前,杨广始终不愿返回京城,最终在江都度过了他的余生。吴绛仙等人的命运也注定不会太好,随着国家的覆灭,她们也没有好的结局。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吴绛仙的故事并非正史记载,而是出自唐代颜师古的《大业拾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