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长期以来有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三明治”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是:韩国处于日本和中国之间,既要努力赶超发达的日本,又得提防中国的崛起。这种观点对于许多韩国人来说,几乎成了固有的“真理”。然而,放眼今天,这种理论早已不合时宜,但它依然深深影响着很多韩国人的心态,他们似乎还没有真正看清全球的变化。
最近,一位韩国教授发表了有趣的观点,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世界上唯一还没看清中国实力的,恰恰是韩国。这番话让人听起来有些震惊,但如果深入思考,就能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其实,韩国并没有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曾经的中国属国,韩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但如果回顾历史,你会发现,韩国经历了长期的贫弱时期,要么是其他强国的附属,要么就是被侵占。一个国家如果数百年都处于这种状态,基本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成就,那么它的后代自然不会重视历史。
这种历史的缺失和对过去的漠视,导致了韩国社会某种程度的自卑感。为了弥补这种缺失,很多韩国人希望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光荣历史”,于是他们拼命努力,力求超越一切。他们不仅仅是在学业和事业上竞争,连外貌上也不允许自己落后于人。许多韩国学生每天为了升学,往往只能睡4个小时,甚至有时需要逼自己继续刷题。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多休息一小时,可能意味着竞争对手多做了一道题。
这种“内卷”现象让人不禁感到震惊,不仅仅是在学术上,连外貌和体型也成了韩国人无法忽视的焦点。很多白领为了保持体型,每天只能睡2小时,凌晨的健身房里,总能看到喝着咖啡继续运动的人。
然而,韩国的这种拼搏和焦虑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上世纪60年代,韩国的经济状况几乎位居亚洲倒数,直至南北朝鲜分裂,韩国选择投向美国的怀抱,才迎来了所谓的“汉江奇迹”。在短短几年内,韩国的经济实现了飞跃,甚至跻身亚洲前列。然而,这种成就的背后,也有着不少的牺牲,韩国的阶层固化,成为了美国的附庸。
虽然韩国人知道,这种飞跃并非纯粹依靠自己的努力,但在历史书上再也找不到什么能称得上辉煌的历史,除了这段“汉江奇迹”之外。为了让后代不丧失信心,韩国人不断地将这段历史吹捧,掩盖其中的负面因素。与此同时,韩国的教授们也常常以贬低其他国家的方式,来找回自我安慰。
其中,最显眼的对比就是与中国的关系。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而韩国大部分的历史,甚至可以在中国的史书里找到。中国的辉煌历史,是韩国人心中最渴望拥有的东西。而在中国还在探索如何建设现代化国家时,韩国已经通过与美国的紧密合作,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尽管如此,许多韩国人依然通过贬低中国,维持自己国家的优越感。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优越感常常表现为一些挑衅性的话语,比如“吃不吃得起西瓜”、“吃不吃得起五花肉”。这些话语从表面上看似无关紧要,但深入分析就能发现,这种对比实际上是韩国人以“站在农民的角度看皇帝”的方式,来审视中国的经济和生活水平。而在韩国,西瓜的价格已经接近200到300元人民币,因此对于许多普通韩国人来说,西瓜确实是无法承受的奢侈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中国和韩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但韩国媒体常常只聚焦在过去的胜利上,不愿提及现在的差距。就像一个人只在意自己赢过一次,而对后来对方的反超视而不见。如此的黑色幽默在两国之间层出不穷。
2015年,韩国金南道教授在《明见万里》节目中,分享了自己在中国的亲身体验,他被中国的高铁、电子支付、共享单车等设施所震撼,直言中国的日常生活便利程度让他深感佩服。他还指出,韩国人应当跳出自己狭隘的世界观,正视中国的崛起。然而,这番话在韩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教授不仅被网民批评,还遭到了极端人士的攻击。
金教授的本意并不是一味吹捧中国,而是希望韩国人能清醒地认识到,长期沉浸在过往的辉煌中,只会让国家停滞不前。正视历史,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否则,韩国的未来,可能会走上曾经的中国的老路。
因此,金南道教授的言论其实是在提醒韩国,只有正视历史的真实面貌,才能真正迎接未来的挑战。否则,韩国的命运也许会与百年前的中国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