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正文:蒋经国连唐朝、宋朝哪个朝代在前边都分不清楚!
迪丽瓦拉
2025-10-12 20:03:39
0

郭同震,后改名谷正文,国民党元老级特务,“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的策划人。国民党特务头子——军统局局长戴笠在他的日记里写道:“郭同震读书甚多,才堪大用。”郭同震晚年多曝料国民党的内幕,曾曝邓丽君是台湾间谍,著有《白色恐怖秘密档案》。但早年的郭同震却是一个充满热情的爱国青年,积极宣传抗日。

报国热血弃文从军转投军统

国民党特务头子——军统局局长戴笠在他的日记里写道:“郭同震读书甚多,才堪大用。”

1946年,戴笠死于空难,仓皇之间,蒋介石命令军统局主任秘书毛人凤接任局长。毛人凤清点戴笠遗物时,在日记中发现了这段和郭同震有关的记载,从此对 “郭同志 ”另眼相看。

郭同震就是谷正文。郭是他的本名,谷是进入军统之后,为方便工作而起的化名。可是,现在不当特务了,95岁高龄的他还是没改回原名,并且依然保持着手不释卷的读书习惯。

谷正文自幼酷爱读书,且兴趣庞杂,涉猎范围极广,天文、地理、文学、艺术……无所不包。1931年,他考上北大,立志做学问。可没过几天,就发生了“9·18 ”事变,日本公然侵占东北。这激起了包括谷正文在内的千万青年的爱国心。国族危亡,人民流离失所,面对艰难的时局,谷正文无心学习,转而投身学生爱国运动,成为中共北平学生运动委员会的书记,后来又到林彪挂名的解放军第115师担任某大队的大队长。

弃文从戎后,公事繁忙,但谷正文依然每日读书不止。不过这时候他读书的口味更为偏重历史、军事和人物传记等。他也许想不到,正是这个爱读书的习惯,成为他人生机遇的转折点。抗战前夕,谷正文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失手被捕,蹲了国民党的监狱,后来就投效军统,做了特务。谷正文认为,做国民党特务也是为了报效国家,杀日本鬼子。他潜伏在沦陷区的北平,成为国民党军统局华北区的一名特工人员。

一个阴冷的下午,戴笠带领两名穿中山装的随从人员,到军统局华北委员会巡视。没有人知道戴笠这趟到北平的目的何在,他是来杀人的吗?空气中散发着肃杀的气氛,包括几个长期跟随戴笠的高级特务,都不敢正眼瞧他,怕挨他的骂。冷不防,戴笠拉开嗓门,用浓浓的浙江江山口音高声问道:“郭同震同志在哪里?”

谷正文连忙高声应答:“有!我是郭同震!”

戴笠看了看他,点点头说:“郭同震比你们任何一个人都要懂华北,这里的情况他最清楚!郭同震同志,从现在起,我任命你做北平特别勤务组的组长。”戴笠的两个随从,一个当场写好了委任状,一个从皮包里拿出一张纸,写明“兹发给郭同震同志本月份工作费银元八百元整”。谷正文看得两眼发直,乖乖,八百银元,在抗战前夕足够在北平买下一幢大房子。

此后,从抗战到大陆解放这十几年间,谷正文一直担任军统华北地区的小组长。位微阶低的他一直没有机会和蒋介石正面碰头,更别说在老蒋手底下工作。直到毛人凤读过戴笠日记,始对他大加提拔。国军撤退来台后,谷正文有一段时期直接受蒋介石领导,这是他的特务生涯中最艰难却也是最得心应手的时期。

败退台湾反攻大陆成毕生事业

刚撤退到台湾那段日子,不论是军队或是政府机关,内部建制已完全打乱,有的军政单位向中共方面投诚了,有的军政人员退隐山林,不愿意来台。国民党军政单位建制残缺,人员不齐,再加上蒋介石以在野之身,处于半蜇伏态势,所以,撤退台湾的初期,真是群龙无首,朝不保夕,军政机关各自为政。谷正文迁台后做的头一件大事,就是替国民党情报机关择定在台的落脚之地。

1949年冬天,国民党军政机关陆续从大陆退守台湾,百万军民漂洋过海,迁徙宝岛。早先,“军统局”已经改名“保密局”,从大陆撤退到台湾的保密局人员一共有八百多。因为蒋介石下野的关系,正牌的保密局留在南京,接受李宗仁的国民政府领导。尽管战火掀天,南京保密局的同仁每个月仍可按月支领薪俸和补给,而跟随蒋介石撤退到台湾的保密局人员却面临断炊的命运。因为,李宗仁政府认定这批蒋系特务不听指挥,擅自行动,断绝了他们的给养和薪俸。

幸亏毛人凤把戴笠在抗战胜利后接收的一大批金银珠宝、古董字画等敌伪物资全都运到了台湾,存放在台湾北部桃园的一幢大仓库里。谷正文感慨地说:“刚到台湾的那一两年,保密局上上下下吃的用的,全靠戴笠那批黄金珠宝和古董字画。”再不就是依仗着保密局的势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然而,初来乍到,保密局在台北居然连个落脚的办公地点都没有。谷正文那时任保密局侦防组组长,军阶上校。他和属下腰间插把手枪,口袋里一张保密局褪色的派司证,跑遍大半个台北县市,才在近郊的士林芝山岩选中当时台湾大学农学院养马场那块土地。当时,台大校长是自由派学者傅斯年,素以敢言能言著称,可是,秀才遇见兵,保密局指名要台大农学院的地皮,也只好一阵唯唯诺诺后,爽快答应。

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北宣布复行视事,自行恢复总统职务,并提出“反攻大陆”的口号。千千万万跟随蒋介石到台湾的军民,深信蒋公必定会带大家反攻回去的。有的人随身带了几十、几百条金条,也不愿置产买房买地,他们确信“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口号会兑现,然而这些人直到手边的金条花光了,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了,才发现受骗上当。

谷正文说:“打从一开始我就认定反攻大陆是没有希望的,蒋介石也知道不可能反攻成功,但是,他觉得如果我们坚持反攻大陆的信念,只要我们保有一份坚实的力量,有朝一日中共内部发生分裂或内乱,就是我们反攻大陆的大好时机,这是老先生坚持的原因。可是蒋经国不但不相信我们可以反攻得成,更认为没有必要做任何的反攻行动,他认为,即便是中共内部发生分裂,台湾也没有机会重新取得大陆的政权。”可是,无论他怎么想,“反攻大陆”已成了他半辈子有血有泪、有笑有恸的“革命事业”。

训练流民特工敢死队袭扰大陆

“我向老先生(蒋介石)报告,我们可以学当年明末清初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或者明朝末年为患朝廷的倭寇,以袭扰大陆东南沿海的方式,不断地派人上去,今天福建,明天山东,后天广东,大后天江苏……,天天派人上去,搞得中共天天魂不守舍,穷于应付。”

起先,谷正文除担任保密局上校侦防组组长,也是马祖岛“反共救国军”的副总司令。总司令虚悬,上面没有派人,按照谷正文的说法,总司令虽然空在那儿,其实就是蒋介石本人。谷正文把办公室设在台北近郊的青山绿野深处,名为“求实斋”,是他搞反攻大陆情报活动的秘密总部。他舍弃保密局正规的训练特务的方式和人员取得的管道,从成千上万从大陆流落到台的单身流民中挑选材料,送到台北近郊的“蓝天海水浴场”附近的情报局所属秘密基地,接受情报训练。训练的内容除了基本的游泳和潜水训练以外,主要是爆破、暗杀、搏击、通讯,以及若干简单易学的情报技巧。只要短短几个月,训练好一批人,就可以派他们去“反攻大陆”了。

这批特务最初来自台北西门町。许多随国民政府来台的大陆单身难民聚集在这一带。他们无家可归,也没有固定职业,久而久之,变成各处流浪的流氓地痞。谷正文下班没事也经常到西门町四处闲逛,发现这些流民除了逞凶斗狠,几乎无所事事。谷正文心想:“老先生正愁找不着不怕死的人,这批流氓不正好派上用场吗? ”

战争年代,蒋介石政府虽然经费吃紧,可是保密局要用钱从来不曾省过一块钱。只要有用途,花钱就像台湾海峡的海水一样。不光是台北西门町,即便是台湾中南部大城小镇,只要有失业流民的地方,谷正文都不放过。他手上握一叠台币,跟那些面黄肌瘦,两眼睁得老大的流氓说:“只要你们通得过我的训练,以后就不愁吃不愁穿。”

那年头,台湾比大陆还穷,经常几天吃不上一餐饭的流氓,一听说只要跟着谷组长走,就可以每天领八十块台币,吃香喝辣。这些来自大江南北的流民,离乡背井,处处为家,暗想只要能够有吃有喝,天黑了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歇个腿,哪怕叫他们上刀山也心甘情愿。

每回只要隔天有行动,情报局淡水训练基地总不免要杀鸡宰猪,让出任务的同志吃饱喝足,然后再上船出发。最初,所谓的反攻行动,是真枪真刀地干,登上大陆之后,就依照作战计划,进行骚扰、破坏或是暗杀。大陆方面当然也不是手足无措,任凭宰割,也加强边防兵力,活捉了不少台湾特务。

大规模的反攻行动,实质成果相当有限。有一回,谷正文的手下渗透登陆了山东半岛,还抬回好几箱“战利品”。所谓“战利品”不过是中共边防民兵的几枝破旧步枪,或是几份无关痛痒、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机密内容的内部文件。可是,在情报机关的大力吹嘘之下,蒋介石却如获至宝,欣喜若狂,急急如律令地召见谷正文到士林官邸一块儿吃中饭。

那天老先生还把儿子蒋经国找来,面露喜色地说:“你们都不相信反攻大陆会成功,你看看,谷正文同志带领的人把共产党的秘密文件都截了一大批。”蒋经国脸上堆满笑意应付着,可是骨子里,他认为这种完全只是徒具形式的“反攻大陆”毫无价值。但是,蒋介石一贯相信只要大陆内部产生变化,就是国民党反攻的最佳时机,大陆人民必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虽然1966年大陆文革开始后,内部的确发生了严重的扰乱和不稳,但美国人不准蒋介石轻举妄动,所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美梦从来不曾成为现实。

成果寥寥批评蒋氏父子不读书

为了执行“反攻大陆”的突袭或渗透任务,谷正文得以有很多机会和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接触,对他们父子俩的差异,有很深刻的看法。谷正文对蒋氏父子的评价都很一般,对蒋经国尤其不佳,以为小蒋的器识和见解远远不及老蒋。

老蒋最大的问题是不读书,不知中国历史兴替和转折的道理,他完全不明白中国各朝各代兴亡的原因,所以掌握不到大势。蒋经国对中国历史,对中国的事物,所知更是极为有限,我跟他谈到中国历史的时候,我发现他竟然唐朝、宋朝哪个朝代在前边他都分不清楚,他也是一个不读书的人(按:所谓不读书,是指蒋经国没有固定阅读的习惯而言),既没有能力,也没有见解,欠缺他父亲的识见和视野,器识不够!”谷正文一针见血点破了蒋经国始终成不了大事而且识人不明的深层原因。

谷正文认为,蒋介石是从中国历史的格局,看待他的反攻大陆行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军事眼光。他曾经告诉蒋介石,类似的反攻行动,固然短期之内不会有军事上的斩获,但是,只要有特务人员不断踏上大陆的土地,大陆人民就会发现,原来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还在,这对共产党的统治会产生严重的威胁。蒋介石很称许谷正文的这套讲法,这和蒋介石后来提出的“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理论不谋而合。

谷正文以情报局名义买了许多渔船,上面载附了橡皮艇,每艘船可以搭载四十几个受过基础训练的特务,趁着夜黑风高之际,逼近大陆海域,再携带简单的武器和发报配备改坐小艇,神不知鬼不觉地摸黑登岸,在岸上各自散开,奔向内陆。

执行过几次任务后发现,光是用渔船和橡皮艇载运特务,仍不符合夜间行动的诡秘性。谷正文向上面申请了3000美金,派人到英国去学习制作遥控船的技术。这批专家当中,最出名的便是台湾的飞弹之父韩光渭。3000美金只是一个项目的经费,谷正文回顾,光是他经手的反攻大陆行动经费,就多达2455万新台币。在1950年代的台湾,这笔钱几乎是某些政府机关好几年的经费预算!蒋介石只要听部属说钱是作反攻大陆方面的用途,照例连吭都不吭一声,他交代下属,你们尽管去干,不用担心钱的事!

北从山东半岛,南到海南岛,台湾情报局在谷正文的计划策动下,进行了一波接着一波的“反攻”行动。这些特务活动到了后期,暴力性质锐减,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象征意义的任务,比如,派特务到大陆沿海城市过个几天几夜,再不然就是要特务去看几场电影,然后设法退回台湾。为了表功,有关方面总是在特工人员回台后,安排蒋介石接见他们。特工拿出大陆的电影票票根,或者大陆的火车票、粮票之类的凭证,让老蒋看看,逗老先生开心。

飞机炸弹周恩来躲过一劫

对大陆大搞海岸渗透、反攻突袭,国民党当局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蒋介石二十余年不改其志。谷正文这批老军统,为蒋介石出生入死,到两鬓斑白犹不改其志。1950到1970年代初期,谷正文亲手领导执行过几宗骇人听闻的暗杀行动。当中最受蒋介石嘉许的,就是“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失事案,周恩来总理要不是临时改变行程,差点搭上那班死亡飞机,成了空中冤魂。

1955年初,保密局得到确切情报,该年4月,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将奉命赴印尼参加万隆会议。经毛人凤的批准后,谷正文秘密指示保密局香港站负责人赵斌丞策划暗杀周恩来。赵斌丞也是老军统,曾是戴笠十分信赖的国民党特务。协助赵某执行暗杀行动的,还有赵斌丞的手下陈鸿举。周恩来在大陆受到层层保护,完全找不着缝隙。可是,一旦周恩来离开大陆,在前往印尼的路途中,大陆方面即便对首长的保卫做到滴水不漏,也难保百密一疏。台湾特务从多重管道查明周恩来的行程,连搭乘的班机都有了谱。剩下的最关键的工作,是派谁到香港启德机场执行施放炸弹的行动。机场有严格的人员管制,几经过滤和接触,赵斌丞等人找到了周驹,他是启德机场的清洁工,因为父亲好赌成性,家里经济情况不好,保密局的密探便诱之以重利,答应事成之后马上发给港币五十万元(按:一说六十万元)。最初,特务没告诉周驹要杀谁,但承诺事成之后会把他弄到台湾,避免被港英政府逮捕吃牢饭。

重金之下,周驹接下这笔“买卖”。保密局特务赵斌丞和陈鸿举两人,偷偷地把五十万港元和被装在一条牙膏里的强力美国制炸药,从台湾带到香港,亲手交给周驹。赵、陈两人利用很短的时间,教周驹安放定时炸弹的技巧,把任务的流程一再说明演练,并且详细交代各种细节,诸如在事成之后怎样脱离现场和保密局人员会合,以及离开香港的程序。

4月11日,周驹和往常一样,准时进入启德机场上班。他和其他清洁工一起为每架飞机的里里外外做清扫。当他为印度航空公司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做清理时,趁四下无人,快速地把那枚牙膏炸弹固定在飞机右翼轮舱附近一个隐秘角落。事成之后,周驹被保密局人员送上一架经常往来香港和台北之间的货机,直飞台北松山机场。

当时,台湾的机场、码头,都是特务机构“台湾保安司令部”的管辖范围。特工人员对进出海关的人员、货物,都会进行严密的通关检查。周驹在机场受检时,身上没有携带任何签证文件,当场遭到扣押。保安司令部的人以为是逮着了偷渡客,正待审讯。不一会,谷正文开着吉普车赶来,工作人员一看是保密局的谷组长,行了个举手礼,谷正文冷冷地点点头,就冲着保安司令部的人说:“他是我们的人,我带走了。”保密局是所有情报单位的“太上”机关,没人敢拦。

周驹安了炸弹几小时后,当天下午六点三十分,“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在北婆罗洲沙捞越附近上空突然发生爆炸,机上除了机组人员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三名成员、五名中国记者,和来自波兰、奥地利及越南的记者共十一人,全部在空难中丧生。而保密局一心一意想谋杀的周恩来,反而不在客机名单上。因为周恩来临时有事,改变了行程,才逃过一劫。

特务迟暮不改冷峻本色

1970年代初期,美国试图改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间的关系,周恩来借机向美国抗议台湾情报机关的沿海骚扰活动。蒋经国当时已逐步接班,他经不住美国的压力,下令全面停止对大陆沿海的骚扰行动。谷正文“玩”了近二十年的“反攻游戏”,终于正式歇手。但是,一辈子在密谋、暗杀、执行危险任务的特工生涯中度过的谷正文,其绝决冷峻的性格,到他晚年时期依然不改。

1980年代的某日,已经退休在家的谷正文,忽然接到干女儿谷美杏打来的电话。谷美杏在电话里哭诉,怀疑自己丈夫在外面有别的女人。谷正文挂了电话之后,气愤难平,一声不响地把家里几个抽屉搅得翻天覆地,翻出一把锋利无比的瑞士钢刀,往裤腰里一揣,就吆喝干女儿陪他一起到台北市郊找他女婿。

这位闹婚外情的女婿在台北近郊一所专科学校当老师。父女俩搭了一个小时的出租车,赶到学校。女婿不知道老丈人大驾光临到底是为了何事,接到门房通知就赶忙到到客室接待老丈人。岳婿两人见面和平日一样有说有笑,女婿问谷正文临时来找他是不是有特别的事情。谷正文说,没事,只是想问问你是不是在外边有了别的女人?女婿被这么突然一问,怔在当场,无从答复。谷正文笑眯眯地说,没有就算了,反正女人都容易犯疑心病。可是,女婿不知是心里有鬼,还是怕和老丈人话说多了露出马脚,就推说还有公事要办,不能多耽搁,起身就想走。谷正文一个箭步追上去,不等女婿警觉转身,就紧握尖刀往女婿屁股猛力刺去。

“哇呀!”一声惨叫,女婿回头但见老丈人眼冒杀气,怒火逼人,哪敢与他交锋,拔腿就跑,一边跑还沿路滴血,校园里的师生都为之侧目。

谷正文冷静地告诉干女儿谷美杏:“事情办完了,咱们走吧!”

花容失色的谷美杏半晌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趟“任务”,是谷正文“制裁”感情出轨的女婿。假如普天之下的老丈人都像谷正文这么冷峻,却又这么懂得适可而止,“制裁 ”而不致人于死命,让感情走私的女婿饱受皮肉之苦,有哪个好色的男人胆敢再为所欲为呢?

疑心病重儿女尽散晚年孤寂

谷正文前后一共有四位妻子。谷正文的第三任妻子,姐妹都是共产党员。不知是因为感情不好,还是她发现了谷正文的军统特务身份,抑或只是谷正文自己疑心太重。总之,按谷正文的说法,有一次,这位妻子趁他不注意,在茶水里下了毒。他端起茶杯,仰头正要喝,却见茶水表层有粉末在晃动,当下就疑心茶被动了手脚。所幸他够机警,不然岂不成了冤死鬼?

年轻时代受过这么一次“惊吓”,以后他不论到哪喝茶、吃饭,都提高警觉。服侍谷正文晚年生活的干女儿谷美杏说:“在陌生场合,任何人沏茶请他喝,哪怕是一口他都不喝。”谷美杏也是和谷正文相处了好一阵子,才慢慢取得他的信任,最后终于能放心地吃喝她准备的吃食。

疑心病救了自己一条命,但,或许是因为疑心病,也或许是谷老命中注定独缺子女缘,他的子女一个个离他而去,九个亲生的孩子如今都不在身边,不是远居美国,就是各自成家立业,散居在台湾各地,顶多逢年过节回台北永康街老屋子看看他,问声好,如此而已。

95岁的迟暮老人了,耳朵背,又中过风,陪伴他的是一张轮椅,一屋的书籍,与一个和他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干女儿谷美杏。谷美杏本姓张,二十多年前,她一位在情报局工作的好朋友领她到谷正文家里做客。当时,美杏不过二十出头,人长得漂亮甜美,很得谷正文的喜爱,把她当自己女儿一样看待。不久,美杏还把自己父亲介绍给谷正文,从此成为知交,谷正文便认美杏作干女儿,视如己出。但是,父女俩真正住到一块儿,还是美杏的生父过世以后。那时,她自己结了婚,有先生和孩子要照顾,却待谷正文如父亲一样,谷正文很感动。

早先,谷正文的一位孩子警告美杏:“你小心一点,不要哪天被我父亲卖了都不知道!”

美杏笑答:“我没什么好卖的,我不怕!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他不高兴,怕他骂人,我告诉过他,为了发泄情绪,你可以摔东西,但是我只求求你不要骂我,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谷美杏讲到这里,眼里闪着泪光。

谷正文在一旁张开缺牙的嘴巴一个劲儿的笑,还喃喃地说:“我是凑合着过日子!”

美杏拉开嗓门笑着对谷老说:“你还好意思说你凑合着过日子,吃肉包子要吃鼎泰丰的,不是鼎泰丰的不吃,一天一盒鼎泰丰包子,还每天吵着要吃沙茶牛肉。”

谷正文笑开了怀,这笑颜里掺杂着淡淡的愁绪和深深的无奈,映照着他大半生泛黄的老照片,是不是老特务的结局都会像谷正文这样?

来源:王丰网易博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陈... 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后主,知名度较高的有蜀汉后主刘禅、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南唐后主李煜等。在这三人中,陈叔...
原创 天... 各位朋友,您要是听说过郑成功收复台湾,那您一定没听过罗芳伯在海外建了个国家,旗帜上写着“大总制”,讲...
原创 被...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它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盛世与乱世的交替。虽然今天我们谈...
守护民族记忆 赓续中华文脉 本报记者 何思琦 北京东城区祈年大街9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巍然屹立。 这是一座守护民族记忆、赓续中...
原创 朱... 沈万三:富可敌国的商人和权谋的博弈 在中国历史上,沈万三是明朝初年一位传奇性的商人。他不仅凭借惊人...
原创 朱... 梅殷:明朝权谋之中关键却悲剧的托孤大臣 在明朝的历史上,有一个人物是朱元璋非常看重的,那就是梅殷—...
原创 要... 在中超第27轮比赛中,上海申花将客场挑战青岛西海岸。然而,在关键时刻,申花的阵容遭遇了一些困扰,5名...
原创 谷...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
原创 王... 国内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未来几年可能要面临一系列挑战。回顾过去一年,房地产市场呈现出“量价齐跌”的局...
原创 历... 在清朝末年,社会动荡的时期,一些原本位高权重的满洲官员为了保命,竟然做出了荒谬的决定,选择背弃自己民...
原创 倘...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决策、每一次选择都可能改写一个王朝的命运。提及清朝,我们总会想到那个闭关锁国、...
原创 太... 1853年春天,太平天国的旗帜像狂风暴雨一样席卷而来,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在战火和革命浪潮中摇摇欲...
原创 清... # 唠唠清末那俩奇人:《孽海花》里的状元与花魁,还有现实中的赛金花! 清朝末年那光景,说好听点是“风...
原创 朱... 在古代,皇帝有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奖励忠诚和有功的臣子,那就是“丹书铁券”。这种奖励其实就是“免死牌”,...
原创 朱... 贪腐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各国政府的共同难题。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贪官污吏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
原创 蒋... 蒋介石在用人方面既有培养了薛岳、孙立人等能征善战的将领,也有让人忍俊不禁的“饭桶”将领。这些后者常常...
原创 朱... 冯胜是明朝初年的开国功臣之一,曾为朱元璋的起义军立下赫赫战功。但在功成名就后,他却被卷入权力的漩涡,...
原创 为... 成吉思汗铁木真被称为“一代天骄”,他的雄才大略不仅让蒙古帝国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传奇,也让后来的中国地图...
原创 云... 风声鹤唳的账本 事情从一本账簿开始。京城一家银号的账房翻出旧账,来往额目密密麻麻,收礼、送礼、兑现...
原创 打... 公元402年,刘牢之,这位曾在淝水之战中凭借夜袭洛涧一举歼灭前秦大军的北府英雄,走到了人生的尽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