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唠唠清末那俩奇人:《孽海花》里的状元与花魁,还有现实中的赛金花!
清朝末年那光景,说好听点是“风雨飘摇”,说实在点就是“一地鸡毛”——当官的忙着捞钱,老百姓忙着躲灾,街上到处是愁眉苦脸的人。那时候没手机没网络,大伙儿有委屈没处说,有不满没处撒,就靠作家拿笔杆子“吐槽”。于是乎,“四大谴责小说”就冒出来了,《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一本比一本敢写,把当时的荒唐事儿全抖搂出来,跟咱现在刷短视频看吐槽段子似的,看得人又解气又揪心。
这四本里头,《孽海花》最特别,不光写社会上的破事儿,还掺着真真假假的人和事儿,尤其是女主角,原型竟是晚清大名鼎鼎的“第一名妓”赛金花。今天咱就用东北话唠唠这书里书外的故事——有状元郎娶花魁的浪漫,有异国他乡的暧昧,还有乱世里小人物的身不由己,保证听得你一愣一愣的!
## 一、《孽海花》里的热闹:苏州状元郎,爱上花榜“女状元”
先说说《孽海花》里的主角,男主叫金汮,字雯青,苏州人,年轻时那可是学霸中的学霸,硬生生考中了状元!在古代,状元那含金量比现在的高考状元高多了,相当于全国读书人里的“天花板”,放现在至少是清华北大博士起步,还得是国家级重点人才。金雯青中了状元后,朝廷给了他个官——江西学政,说白了就是管江西教育的“厅长”,管着各地的学校、科举,妥妥的文化圈大人物。
本来日子过得顺风顺水,可没多久,金雯青他妈没了,按规矩他得回老家苏州“丁忧”(守孝)。就是这次回老家,他遇上了改变他后半辈子的人——傅彩云。
傅彩云这姑娘可不一般,别看她是青楼里的人,却是当时苏州城有名的“花榜状元”,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花魁”。啥叫花榜状元?就是青楼里评出来的“头牌”,不光长得好看,还得会唱曲、会弹琴、会聊天,得是“才貌双全”的主儿。搁现在,那就是娱乐圈顶流女星,走到哪儿都有人追着要签名。
俩人是在苏州“大郎桥巷”遇上的,具体是茶馆还是酒楼咱说不清,反正就是一眼定情。金雯青虽说当了大官,可架不住傅彩云又美又会来事,几句话就给这位状元郎哄得五迷三道;傅彩云呢,也瞧着金雯青是状元郎,有文化有地位,跟那些只会喝酒吹牛的土财主不一样,俩人就这么好上了,成了“秘密情人”。
等金雯青守孝期满,也不管家里反对,直接把傅彩云娶回了家当妾。按说娶个花魁当妾,这在当时算挺出格的事儿,可金雯青乐意,旁人也管不着。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没过两年,朝廷派金雯青去欧洲当“外交官”,出使英、法、德这些国家,他居然直接带着傅彩云一起去了!要知道,那时候女子很少抛头露面,更别说跟着丈夫出国了,金雯青这波操作,在当时绝对是“潮流先锋”。
俩人到了德国,还真见了大世面——不光逛了欧洲的大城堡、大广场,居然还拜见了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你想想,一个中国的状元郎,带着曾经的花魁小妾,跟外国皇帝见面,这画面搁现在都够上热搜头条的,更别说一百多年前了。傅彩云也是个机灵人,在欧洲没少长见识,跟那些外国贵族聊天,一点不怯场,还学了不少外国话,这为她后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 二、异国他乡的糊涂账:花魁爱上德国军官,状元郎气到一命呜呼
傅彩云在欧洲待了几年,那社交能力是越来越强,跟不少外国贵族都混熟了,其中就有个叫瓦德西的德国军官。按《孽海花》里写的,这瓦德西长得那叫一个帅——高鼻梁、蓝眼睛,身材挺拔,穿军装更是英气逼人,搁现在就是好莱坞男神级别的人物。傅彩云本来就见多识广,再加上瓦德西会撩,俩人没多久就暗生情愫,偷偷摸摸搞起了“地下情”,经常瞒着金雯青约会。
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事儿慢慢就传到金雯青耳朵里了。你想想,金雯青是啥人?状元郎出身,当了大官,这辈子没受过这委屈——自己带着小妾出国,结果小妾在国外给自个儿戴“绿帽子”,还是跟个外国军官!这脸可丢大了,不光丢自己的脸,还丢大清的脸。金雯青本来身体就不算太好,这一气,直接病倒了,整天愁眉苦脸,吃不下睡不着,没多久就“心力交瘁”,一命呜呼了。
咱说句实在的,金雯青这事儿办得也够糊涂的——放着好好的官不当,非要娶个花魁当妾,还带着出国,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命”。不过话又说回来,傅彩云也有她的难处,一个女子在异国他乡,没依没靠,就算跟着金雯青,也未必能有安稳日子,跟瓦德西好上,说不定也是想找个依靠,只不过用错了方式。
金雯青一死,傅彩云在金家就待不下去了——正室夫人本来就看她不顺眼,现在丈夫没了,更是把气全撒在她身上,各种挤兑。傅彩云没办法,只能离开金家,收拾收拾行李,去了上海。到了上海,她也没别的本事,只能重操旧业,在“燕庆里”开了家青楼,继续当她的“花魁”。凭着之前在欧洲的见识和名气,傅彩云在上海很快又火了起来,不少达官贵人、富商巨贾都来找她,生意比在苏州时还红火。
## 三、书里故事照进现实:金雯青是真状元,傅彩云原型更传奇
你别以为《孽海花》是瞎编的,这里头的人物大多有原型!男主金雯青的原型,是清朝真真切切的状元郎——洪钧。这洪钧可不是一般人,同治七年(1868年)考中状元,后来确实当了江西学政,还真出使过欧洲,任英、法、德、俄四国大臣,跟书里写的金雯青几乎一模一样。唯一不一样的是,洪钧比书里的金雯青更有才华,不光会当官,还会写文章、研究历史,是当时有名的学者。
而傅彩云的原型,就是咱们开头提到的赛金花,这姑娘的人生比书里写的还传奇!赛金花原名叫赵彩云,安徽黟县人,家里穷,14岁的时候被爹卖到了苏州的“花船”上。这花船可不是普通的船,就是水上的青楼,专门接待达官贵人。一开始赛金花只是“卖艺不卖身”,弹弹琵琶、唱唱小曲,可架不住家里穷,没多久就被迫成了青楼女子。
后来,赛金花遇到了洪钧。当时洪钧已经48岁了,比赛金花大了30多岁,可洪钧就是喜欢赛金花的机灵和美貌,不顾家里反对,把她娶回了家当三姨太,还给她改名叫傅彩云。没过多久,洪钧要出使欧洲,他的正室夫人嫌路途远、怕吃苦,不愿意去,就让赛金花代替自己跟着去。这一去,赛金花算是开了眼界,在欧洲待了三年,学会了德语、法语、英语、俄语好几门外语,跟外国贵族打交道一点不怵,还因为长得漂亮、会说话,被外国人称为“东方第一美人”。
咱不得不说,赛金花这语言天赋是真厉害!搁现在,至少是专业八级水平,说不定还能当同声传译。要知道,那时候没翻译软件,没在线课程,全靠自己跟外国人聊天、请教,能学会这么多外语,可见赛金花多聪明、多努力。也正是因为会外语,赛金花在欧洲认识了不少大人物,其中就包括书里写的瓦德西。不过跟书里不一样的是,历史上的瓦德西可不是中尉,而是德国陆军总参谋长,相当于德国军队的“二把手”,比书里写的厉害多了!
## 四、乱世里的“特殊英雄”:赛金花劝瓦德西,救了不少老百姓
赛金花的人生最传奇的一段,发生在1900年。这一年,北京城里乱成了一锅粥,赛金花正好在京城。当时她已经不在洪钧家了——洪钧早在1893年就去世了,赛金花离开洪家后,辗转到了天津、北京,改名叫“赛金花”,继续开青楼。
也就是在这一年,赛金花遇到了老熟人瓦德西。不过这时候的瓦德西,身份变了,成了八国联军的指挥官之一。当时京城一片混乱,到处都是战火,老百姓过得苦不堪言。赛金花看着心里不是滋味,就凭着自己会德语,找到瓦德西,跟他说:“你们来是为了办事,别伤害无辜的老百姓,他们没招谁没惹谁,太可怜了。”
瓦德西本来就认识赛金花,再加上赛金花说得有理有据,还帮他协调了不少事儿,最后还真听了她的劝,下令减少对老百姓的伤害。就因为这事儿,赛金花救了不少北京的老百姓。当时有人专门给她写诗,夸她“毅力换回清社稷”,把她当成了“英雄”。
不过,关于赛金花到底有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历史上一直有争议——有人说她确实救了人,是乱世里的“侠女”;也有人说她是吹牛,根本没这事儿。但不管怎么说,赛金花在那个年代,一个青楼女子,能有勇气站出来跟外国军官说话,能想着保护老百姓,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要知道,那时候不少当官的都跑了,谁还管老百姓的死活?赛金花能做到这一步,比那些只会逃命的官员强多了。
## 五、传奇落幕:从花魁到“乱世浮萍”,赛金花的最后日子
赛金花这辈子,虽说风光过、传奇过,但最后日子过得挺惨。晚年的她,没了年轻时的美貌和名气,生意也做不下去了,只能住在北京一个小胡同里,靠别人接济过日子。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还是邻居或者以前的老顾客偶尔给她送点米、送点钱。
1936年,赛金花在北京去世,享年67岁。那时候她已经没人管了,还是几个好心人凑钱,给她办了葬礼,把她埋在了北京陶然亭附近。据说,她的墓碑上还刻着“赛金花之墓”五个字,旁边还有一副对联:“救生灵于涂炭,救国家于沉沦”,这算是对她这辈子最好的总结。
咱回头看看赛金花的一生,真是像极了乱世里的“浮萍”——一会儿飘到苏州当花魁,一会儿飘到欧洲当外交官夫人,一会儿飘到上海、北京开青楼,一会儿又成了救老百姓的“英雄”。她没什么大志向,也没什么坏心眼,只是想在乱世里活下去,活得好一点。可偏偏就是这么个普通女子,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比那些只会捞钱的官员、只会空谈的文人,让人记得更清楚。
## 唠到最后:书里书外都是人生,荒唐背后藏着无奈
唠完《孽海花》和赛金花的故事,咱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清末那时候,不光是赛金花,好多老百姓都是这么过来的——想好好过日子,可世道不允许;想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可处处是坑。金雯青是状元郎,够厉害吧?最后还不是被气死;赛金花够聪明、够努力吧?最后还不是穷困潦倒。
《孽海花》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是因为它写了多少浪漫情事,而是因为它把当时的荒唐、无奈全写出来了——当官的腐败,老百姓受苦,就算是状元、花魁,也逃不过命运的捉弄。而赛金花之所以让人记得住,不是因为她是“第一名妓”,而是因为她在乱世里,守住了一点良心,做了点实实在在的好事。
现在咱们日子过好了,不用再像清末那样担惊受怕,也不用像赛金花那样身不由己。但咱得记住,不管什么时候,做人都得有良心,能帮别人就帮一把,别学那些腐败的官员,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毕竟,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混出来的;名声是靠本事挣的,不是靠吹牛吹的。
最后再唠一句:不管是书里的傅彩云,还是现实中的赛金花,都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缩影。她们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清末的荒唐,也照出了小人物的挣扎与善良。咱读这些故事,不光是图个热闹,更得明白——好好过日子,珍惜现在的生活,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