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梁山的智多星吴用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比,简直是一种对诸葛亮的侮辱。吴用在梁山上的角色不过是一个“白纸扇”,他善于用计设套、下黑手,做的事也只是些土匪式的勾当,像杀人、放火、挖坑、打闷棍、绑肉票等,根本谈不上什么大智慧和宏大的格局。而诸葛亮却是千古一世的名将,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发明家和文学家,举世公认的才子,拥有着极高的政治远见和智慧,谁也不能与之比肩。
吴用根本没有资格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甚至连像贾诩和程昱这样的谋士都比不上。贾诩凭借机智的自保手段和政治眼光,程昱则以勇猛和威严著称,吴用在这些人物面前简直算不上什么。
假设吴用生活在三国时期,他很难获得任何一方的青睐。像袁绍、袁术、吕布、公孙瓒这样的领袖,也不可能会收他。即使是许攸,看着吴用那副文弱书生的模样,也不会觉得他有什么威胁。今天我们就来假设一下,如果吴用投靠了刘备,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前后,他会献上哪些毒计,刘备又会如何处理他。
从个人推测来看,吴用至少会提出三条毒计,而刘备也会因这些计策三次杀掉他。如果刘备不杀他,关羽、张飞和赵云也肯定不会放过他。
首先,诸葛亮的《隆中对》建议刘备以荆州为根据地,再向益州进发,时机成熟时就联合出兵,进取中原。然而,诸葛亮并没有给出如何解决刘表的具体策略,估计是想等待刘表像徐州的陶谦那样,在临终时主动把荆州拱手让出。毕竟,刘表是诸葛亮的姨丈,而诸葛亮作为智谋之人,不可能提出过于激烈的建议。
但吴用就不同了,他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在梁山投奔王伦时,他就已经打算要取而代之,因此挑起了林冲与王伦的冲突。如果吴用被刘备收养,面对刘表和刘琦年事已高、身体虚弱、刘琮尚未成年的局面,他肯定会主张通过某种阴谋将刘表除掉。他可能会建议刘备设宴邀请刘表,然后暗中安排关羽、张飞和赵云突然发难,趁机杀掉刘表,并嫁祸给蔡瑁、张允和蒯越,这样刘备就能名正言顺地掌控襄阳。
然而,刘备虽然心思敏捷,但一向以仁义著称,绝不可能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这种不道德的手段。即便吴用如此献计,刘备也会立即拒绝,怒斥他:“竖子欲使孤失信于天下乎?”紧接着命令关羽将他拿下,送给景升发落。
另外,关于吴用是否会建议刺杀徐庶母亲,并嫁祸曹操的问题,这在《水浒传》中也有所体现。当时辽国曾派欧阳侍郎策反宋江,吴用的建议简直无耻:“我等三番招安,兄长为尊,止得个先锋虚职。若论我小子愚意,从其大辽,岂不胜如梁山水寨?”这种为了自保、不择手段的谋略,吴用对徐庶很可能会采取类似的方式。即使如此,刘备绝不会接受这样的建议,徐庶功勋卓著,徐母又是刘备的母亲,吴用提出杀母之计,刘备必定会愤怒异常:“徐庶立有大功,徐母即孤之母,竖子要使孤背负杀母恶名耶?”
如果吴用继续提出这种不道德的计策,关羽、张飞和赵云一定会对他怒不可遏。关羽更会毫不客气地出手:“可惜青龙偃月刀,要斩你这无耻鼠辈!”
事实上,吴用如果真想陷害徐庶,等于是在刘禅面前侮辱诸葛亮。如此行事,后果不堪设想。吴用自己深知,做出这样一件事必然会自掘坟墓。
如果我们将情境转移到赤壁之战前,假设徐庶奉曹操之命劝降刘备,而吴用也在场,想必吴用肯定会采取毒计向刘备献策,劝其投降曹操,甚至可能故意让局势更加复杂。
不过,吴用的策略和行为方式,依旧在孙权等势力中难以获得真正的信任。在《水浒传》中,吴用的忠诚感几乎是没有的,甚至连口头上的“忠义”也未必真正具备。如果他投靠曹操,最终可能会成为许攸那样的权臣,也有可能像祢衡一样被曹操斩杀。
如果吴用最后投靠孙权,可能会因孙权更为宽容的性格而获得一线生机。孙权虽然不完全信任他,但如果他献上“白衣渡江”的计策,可能会得到孙权的采纳,因为吴用的心思和孙权的思维方式相似,彼此能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总的来说,吴用并不是毫无用处的人,虽然有些人喜欢他,但他的手段太过阴险狡诈,缺乏真正的忠诚。在三国谋士中,他的水平可能相当于一些小人物,可能能够在曹操、刘备、孙权这三大阵营中混个三等军师的地位,最高也就只能在其中一方得到一个小小的职位,而绝不会成为像诸葛亮、贾诩那样的顶级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