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南方八省的游击红军改编而成的抗日武装力量。这支队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但由于国民党对其发展的担忧,屡次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甚至在1941年制造了皖南事变,围堵了正在向江北转移的新四军。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主角是吴咏湘,他全程参与了皖南事变,并成功突围。他曾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第二营营长、第一团参谋长等重要职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吴咏湘的故事。
吴咏湘,1914年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贫困,12岁时他便开始帮忙种田,早早体会到生活的艰辛。1930年,他加入了家乡的少年先锋队,开始为红军提供站岗放哨和传递情报的工作。1930年5月,吴咏湘正式加入了红军。
加入红军后,吴咏湘活跃在湘鄂赣苏区,并参与了苏区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红军干部,尤其在参谋工作上展现了不凡的才能。1932年,吴咏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33年,湘鄂赣苏区为了培养参谋人才,将吴咏湘送到参谋训练班学习,学成后他继续投身于建设苏区根据地的斗争。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部队开始长征,吴咏湘则留守在根据地,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为主力部队的长征提供了有力支持。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两党第二次合作的背景下,吴咏湘参与了游击队的改编工作,为游击红军的改编为新四军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多次谈判,吴咏湘所在的部队最终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第二营。1938年,吴咏湘带领部队奔赴皖南抗日前线,担任第二营营长。不久后,他升任一团团长及支队司令部作战参谋,为新四军的参谋建设付出了很多努力。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在经过数天激烈的战斗后,新四军未能成功突围,只能分散突围。吴咏湘所在的第一纵队接到军部命令,要他们自主突围前往苏南地区,在那里继续开展游击战。尽管纵队副司令员赵凌波(后来叛变投敌)建议撤回原地,但吴咏湘坚决反对,继续按照军部指令行动。1月10日晚,赵凌波叛变投敌,但吴咏湘和他的部队依旧按照原计划突围。在突围过程中,他们遭遇了敌军的多次阻击,损失惨重。然而,幸运的是,吴咏湘成功突破敌人的包围,带领部队安全转战苏南。
突围后,吴咏湘担任了新四军第六师第五十四团团长兼政委等职务,并继续活跃在苏南地区。他带领部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进行敌后游击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吴咏湘担任了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第三十二旅副旅长、旅长等职务,参加了华东战场的多次重要战役,歼灭了大量敌人,为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吴咏湘担任了二十一军副军长、军长等职务,积极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之一。1956年,因病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吴咏湘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治疗和休养。1970年,吴咏湘因病去世,享年56岁。他的一生,见证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与解放战争中的艰苦斗争,也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