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2008年金融危机,我们得先看看美国金融圈的大佬们。美国的金融权力基本上由两个主要势力掌控:WASP财团和犹太财团。
WASP财团指的是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家族,代表了美国的传统精英。这些家族如摩根、洛克菲勒、杜邦和梅隆,从19世纪开始就牢牢掌握着美国的经济命脉。摩根家族的J.P.摩根公司,最初专注于铁路和钢铁融资,逐渐发展成现在的摩根大通,2020年其资产已达到3.4万亿美元。洛克菲勒家族凭借标准石油建立了庞大的财富,后来他们也通过大通曼哈顿银行(现为摩根大通的一部分)进入了金融领域。其他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也分别靠化学工业和银行业积累了巨额财富。这些家族不仅拥有财富,还与美国政治圈关系密切,影响力深远。
另一边是犹太财团,这些家族主要在19世纪从德国移民到美国。他们擅长投资银行业,代表性的机构有高盛、雷曼兄弟和库恩-洛布等。高盛由马卡斯·高曼创办于1869年,雷曼兄弟则是在1850年由三兄弟创立,库恩-洛布则由亚伯拉罕·库恩和所罗门·洛布组成。这些银行通过把欧洲资本引入美国,帮助铁路、矿业等行业融资,逐步在金融界站稳了脚跟。虽然罗斯柴尔德家族起源于欧洲,但他们也在美国通过代理人奥古斯特·贝尔蒙等人保持了强大的影响力。
犹太财团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家族之间关系紧密。他们通过联姻和商业合作,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网络,外界戏称为“咱们一伙”(Our Crowd)。例如,雅各布·希夫的女儿嫁给了沃伯格家族的成员,进一步巩固了两家的联盟。正是这种紧密的家族合作,使得犹太财团在华尔街站稳了脚跟,但也让外界产生了他们是一个封闭圈子的印象。
那么,WASP财团和犹太财团的区别在哪里?简单来说,WASP财团更注重工业和政治,他们控制着银行业,做事稳健,社会地位较高。在19世纪末,几乎垄断了上流社会的俱乐部和机构。而犹太财团则更灵活,善于进行金融创新,如发明新型债券或衍生品。因为宗教和移民背景,犹太财团在早期被WASP排斥,因此只能依靠自己抱团取暖。
不过,这两者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对立面。在商业世界里,利益至上,WASP和犹太财团在很多项目上都会合作。比如,摩根大通和库恩-洛布就曾一起投资铁路,分担风险。随着金融行业逐渐多元化,20世纪以后,WASP和犹太财团的界限也开始模糊,但历史遗留的标签依旧影响了公众的看法。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根本原因是次贷危机。2000年代初期,美国的房价暴涨,银行开始放宽贷款标准,给了大量信用不良的民众贷款,这些贷款被打包成复杂的金融产品(如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卖给全球投资者。银行从中赚得盆满钵满,但风险也在悄然累积。随着2004到2006年间美联储加息,房价开始下跌,越来越多的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违约率急剧上升。2007年,第一家次贷公司新世纪金融破产,危机的信号已经出现。到了2008年,事态彻底失控。
3月,贝尔斯登破产,被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收购,政府出资救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宗破产案,全球震惊。与此同时,保险公司AIG也面临破产,政府不得不注资1800亿美元来救助。为了生存,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以便向美联储借款。
这场危机对WASP和犹太财团的打击不一样。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都是犹太人创立的,它们的破产给犹太财团带来巨大损失。雷曼兄弟的倒闭直接导致数千人失业,华尔街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力量。而高盛虽然挺过了危机,但它也因接受了100亿美元的政府救助,且后来被指控误导投资者,遭受了名誉上的打击。2010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高盛,最终它以50.6亿美元与监管机构达成和解。
相比之下,WASP财团的摩根大通反而在这场危机中受益。通过收购贝尔斯登和华盛顿互惠银行,它扩大了市场份额,2020年其资产规模远远领先于高盛。花旗银行虽然也遭受了重创,但通过政府的救助和重组,最终得以恢复。总体来看,WASP财团在危机后更加稳固。
然而,金融危机不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它还引发了社会动荡。全球经济衰退,2009年美国失业率攀升至10%,人民生活困苦,社会情绪愈发愤怒。很多人开始寻找替罪羊,犹太金融家成为了攻击的对象。
在经济危机时,犹太人常被当作替罪羊,这并不新鲜。中世纪时,由于欧洲不允许犹太人从事其他行业,他们往往从事放贷业务,每当经济出现问题时,犹太人就成了指责的对象。2008年,类似的情形再次上演。反歧视联盟(ADL)在2008年10月发布报告,指出反犹言论在网络上急剧增加,尤其是在金融论坛和博客中。有些人甚至将雷曼兄弟和AIG的倒闭归咎于“犹太阴谋”。
其中有个荒唐的谣言,称雷曼兄弟破产前将4000亿美元转移到以色列的银行,这完全是无稽之谈。但这种阴谋论在网上流传,并与9/11事件后的“犹太人提前知道袭击”论调类似。此外,还有人翻出纳粹时期的宣传,煽动“犹太问题”。这种言论在危机后愈演愈烈。
ADL的调查显示,2009年,31%的欧洲人认为犹太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负责,40%的人认为犹太人在商界拥有过大的权力。美国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但反犹情绪依然存在。2010年,ADL的调查显示,15%的美国人公开表示反犹,认为犹太人控制了金融行业。
为什么会这样?经济危机让人感到恐慌,许多人寻求简单的解释。犹太人在金融界确实有影响力,像高盛、雷曼兄弟等银行都是犹太人创办的,美联储的主席本·伯南克和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也都是犹太人。这些事实被夸大和扭曲,最终形成了“犹太人控制一切”的阴谋论。
长期影响:这场危机不仅对金融界带来了深远变化,也提醒我们,在经济不稳定时,少数族裔常常成为替罪羊。犹太人虽然在金融界有一定历史地位,但控制全球经济的说法是夸大其词。危机还让犹太社区更加强调应对偏见和反犹言论。ADL等组织加强了对反犹情绪的监测和教育工作,但挑战依然存在。
这场危机教会我们,经济问题远不仅仅是数字和计算,更涉及社会的恐惧、愤怒和偏见。在未来,我们需要更理性地分析问题,而不是匆忙寻找替罪羊,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走向更加团结和理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