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他一生英勇作战,打了无数次胜仗,屡次击败金国侵略者,成为金人心中的头号敌人。金国痛恨岳飞,曾多次尝试除掉他,但无论如何,岳飞总能安然无恙。即使在战场上面对重重危险,或者遭遇敌人追杀、暗杀,他总是幸运地逃过一劫。然而,最终,他却死于自己人之手。
1140年,金国军队再次南下,企图越过长江彻底消灭南宋。宋高宗赵构急忙派兵迎敌,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强将,他不得不重新启用岳飞这位经验丰富的抗金名将,让他再次北上作战。虽然岳飞曾因某些原因被贬职,但他一直没有放松训练,随时准备迎接再次出征的机会。
当岳飞带着训练有素的“岳家军”重返战场时,战争的结局几乎已经注定。岳家军迅速击败了金军,金军士气大跌,甚至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传言。每当金军得知对方是岳家军,心里就已经有了三分怯意,看到岳家军真正出现在眼前,剩下的七分气势也就全然消失了。
金国大将金兀术几次想用阴谋诡计来对付岳飞,但每次都被岳飞识破,最终不得不带领军队撤退。金军不仅未能达成目的,甚至失去了之前占领的土地,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然而,金兀术并不甘心失败,他重新集结了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企图围剿岳飞并扭转战局。
尽管金兀术带领的兵力庞大,但在岳家军面前,他们依旧是乌合之众。岳飞的儿子岳云带领着八百精锐的背嵬军,直接冲入金军阵中,将十万金军打得溃不成军。战斗结束时,岳云的背嵬军战士已经成了“血人”,马匹也成了“血马”,但他们身上的血,全部是金军的,而非他们自己的。
十万金军惨败后,金兀术急忙撤退,一边逃跑一边感叹:“我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从没遭遇过这么大的失败!”就在金兀术准备渡河时,一位老人进入了他的帐中,劝他不要撤退。金兀术怒骂:“你想让我投降吗?”老人微笑着回答:“自古权臣掌权,武将无法立功,我看岳飞的倒霉日子快到了。”
金兀术虽有所疑虑,但还是决定按老人的建议行动,给秦桧写了一封信。秦桧看过信后,迅速去见皇帝,最终皇帝下令召岳飞回朝。岳飞收到皇帝的召令时十分矛盾,眼看着胜利就在眼前,如何能在此时撤兵?他不明白赵构的决定,但又不得不服从命令。最终,岳飞选择撤兵。
这时,许多将领都不解,为何在即将获胜的时刻撤兵。岳飞拿出皇帝的诏令才勉强说服了他们。然而,金兀术趁机发起反扑,虽然宋军更强大,但在撤退的过程中,金军逐渐收复了失地。
岳飞为了恢复失地,辛勤筹划了十多年,眼看着就要成功,却因为皇帝的一道命令功亏一篑。此时,岳飞心情沉重,情绪激动,最终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大家见状,纷纷前来扶住他,心中也都为岳飞的苦楚而感伤。
岳飞在朝中受到秦桧的打压,兵权被剥夺后,他请求调离京城前往庐山养病。赵构表面同意,但秦桧却并不希望岳飞离开,因为他已经从金兀术那里得知,只有岳飞死了,金国才愿意签订和约。
为逼迫岳飞现身,秦桧抓捕了岳飞的亲兄弟张宪和儿子岳云,并将他们关进监狱,严刑逼供,试图让他们承认岳飞谋反。然而,岳云和张宪坚韧不屈,始终没有屈服。秦桧转而找到了一个和岳飞有过矛盾的小人,这人有机会报复岳飞,但一直未找到机会。他被秦桧收买,编造了岳飞谋反的罪名,并将状纸送到枢密院。枢密院的张俊,正是秦桧的同党。
得到这份状纸后,秦桧有了借口通过张俊将岳飞“请”回京。岳飞的旧部,抗金名将杨存中从庐山赶来,告诉岳飞岳云被捕的消息,但并未提到关于状纸的事。岳飞因心急护子,立即随杨存中回京。
然而,岳飞一回京城,就被秦桧安排的人抓捕,被关进大牢。朝中掀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认为岳飞是忠臣,不可能叛国,请求赵构重新调查。然而,赵构对此早有预知,他对岳飞的冤屈视而不见,甚至催促秦桧尽快处理此事。
最终,岳飞被处死,张宪和岳云也被一同杀害。为了防止有人营救,秦桧安排了杨存中做监斩官,并派兵重重包围了刑场。杨存中虽然效忠秦桧,但他的所作所为严重影响了杨家将的名誉,最终他被从杨家将族谱中除名,成为历史上一个令人唾弃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