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个月,法国再次迎来总理辞职的消息。
2025年10月6日,年仅39岁的法国总理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宣布辞职,此前他才刚刚上任27天。此举让他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史上任期最短的总理。 作为马克龙的亲信,勒科尔尼似乎成为了总统治下另一个政治牺牲品。新内阁成员名单的争议,更加凸显了马克龙政策的失败。尽管勒科尔尼与各政党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最后谈判”,但外界普遍认为,这一努力无法改变当前的政治困境。 法国总统府在10月8日宣布,马克龙将在48小时内任命新的总理。此外,总统府指出,大多数议员反对提前举行议会选举。 前总理爱德华·菲利普也公开呼吁马克龙提前举行总统选举。他表示,法国目前正经历一场政治危机,提前选举是解决危机的唯一途径。 如今,法国正面临着自第五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根源在于公众和政坛对马克龙的施政能力缺乏信任。马克龙的时间和选择已经所剩无几,无论如何选择,他的时代都难以持续。 勒科尔尼在辞职声明中表示,当前担任总理的条件并不成熟。他列举了三个主要原因:首先,政府宣布放弃通过宪法第49条第3款绕过议会直接通过法案,但部分政党对此不买账;其次,政党之间的斗争和互不妥协;最后,新内阁名单在支持政府的阵营内引发了争议。 法国政治困境深重,无人能解。马克龙去年尝试通过提前议会选举稳固权力,但结果却使得议会呈现出三分天下的局面。只要反对党拒绝妥协,任何政府和总理都可能被推翻。虽然勒科尔尼此前在多个内阁中都有一席之地,但在担任总理后,他无法应对这一困境,最终以失败告终。 新内阁名单的发布,成为了勒科尔尼辞职的导火索。各政党对于名单的不满,反映了他们对马克龙政策的彻底拒绝。 在历经五任总理后,马克龙的新政府面临更大的压力。特别是中右翼与中间派盟友,希望看到一个更具代表性和新面貌的联合政府,以推动预算草案和政策改革。但勒科尔尼的内阁名单中,几乎全是马克龙的老面孔,这引发了各方的不满,甚至有政治盟友表示将退出政府。 面对如此强烈的反对,勒梅尔(新的防长人选)也宣布退出内阁,但这显然来得太晚,且没有实际作用。批评的声音不仅仅针对个别人选,而是针对马克龙的政策路线。 勒科尔尼的辞职,加剧了法国政坛的不稳定。消息一出,法国股市大跌,国债收益率飙升,欧元贬值。金融市场对法国的信心大幅下滑,风险预期上升。 “最后谈判”能否扭转局势仍然令人怀疑。距离2027年总统选举越来越近,各党派已将目光投向总统选举,而非当前政府的谈判。即便短期内达成协议,可能也需要执政党做出巨大让步,这无异于马克龙政策的破产。 目前,马克龙可以选择任命新总理、解散议会进行提前选举,或者辞去总统职务。但大多数分析认为,前两种选择实际上都不可行,马克龙也绝不会选择辞职。因此,当前的政治僵局仍将持续。 由于无法通过议会通过预算草案,马克龙的政策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预算草案的拖延将导致政府无法在2026年实现预期的财政赤字目标。而如果使用“责任条款”强行通过,也会引发反对党不信任政府的风险。 最不可能的选择是马克龙辞职,除非发生极端的宪政危机。尽管部分反对党已提出罢免总统动议,但他们的诉求并未得到广泛支持。 法国的财政危机和经济困境依然严峻。预计2025年,法国的财政赤字将占GDP的5.4%,公共债务达到114%。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已下调法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这将推高融资成本,进一步加剧财政赤字和经济放缓的恶性循环。 法国的经济也在持续下滑。过去两年来,投资减少,私营部门裁减了大量岗位。政治的不稳定已经影响到法国经济,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滑的进程。无论马克龙是否能继续执政,他的时代似乎注定无法继续下去。法国政局正经历着与第四共和国相似的动荡时期,马克龙时代可能已经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