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的分裂历史,是一个复杂的政治博弈过程,涉及中国、苏俄和日本等多方势力。在外蒙古最终脱离中国的过程中,虽然苏俄的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日本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将简要回顾外蒙分裂的历史,并解析其中的关键事件。
1. 外蒙的收复与徐树铮的功绩
提到外蒙分裂的历史,不能不提北洋军阀徐树铮。1919年,徐树铮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操作后,成功将外蒙重新纳入中国版图,结束了外蒙的短暂“独立”状态。这个行动可以说是徐树铮一生中的一大功绩,也为他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 外蒙自治的动荡
辛亥革命后的外蒙古陷入了严重的政治混乱。受到沙俄支持的外蒙一度宣布独立,后来又转向自治。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外蒙的政治局势更加动荡。外蒙的掌权者开始反思回归中国的可能性,内部产生了回归中国的声音。
3. 徐树铮的干预
1919年,民国政府派遣陈毅担任外蒙的都护使,在外蒙王公的要求下,陈毅与外蒙方面就撤治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徐树铮作为西北边防军的指挥官,决定亲自赴外蒙处理此事。1919年10月29日,徐树铮抵达库伦(今乌兰巴托),通过强硬手段震慑了外蒙的“总理”巴德玛多尔济。11月22日,民国政府正式批准外蒙撤治,重新将外蒙纳入中国的管辖。
4. 日本的介入与谢米诺夫
尽管外蒙重新回到中国控制下,但日本始终没有放弃对外蒙的兴趣。此时,俄国反叛分子谢米诺夫开始得到日本的支持。谢米诺夫原是沙俄的哥萨克军官,熟悉外蒙情况,且在俄国革命后建立了反对苏俄的政权。1918年,日本以“保护西伯利亚”的名义,派兵进入西伯利亚,并与谢米诺夫建立了合作关系。谢米诺夫企图借助日本的力量在外蒙建立一个独立的“泛蒙古国”,为日本的东北亚扩张提供跳板。
5. 苏俄的反击与日本的失败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召开,英美决定重新夺回日本在华的权益。此时,日本决定支持谢米诺夫,但由于谢米诺夫与其他势力的矛盾,最终失去了日本的支持。1919年,苏俄红军开始对西伯利亚反攻,并迅速摧毁了日本支持的高尔察克政府。日本不仅没有撤军,反而增加了在西伯利亚的兵力,并试图重建谢米诺夫政权。
6. 恩琴入侵外蒙
在此背景下,苏俄与日本的博弈继续加剧。1920年,恩琴(恩基尔)受日本支持,在外蒙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此时,徐树铮因在直皖战争中失势,其驻外蒙的西北边防军也遭到削减,无法有效抵挡恩琴的进攻。恩琴与外蒙王公合作,以恢复“自治”为名,成功煽动外蒙部分力量支持自己。
7. 外蒙“独立”宣言
1921年,恩琴通过武力控制了外蒙,并宣布外蒙“独立”,自立为“大蒙古普国皇帝”。恩琴的统治逐渐变得极端,他大规模迫害中国商人和布尔什维克,甚至在日本的支持下,发动了对中国察哈尔的侵略。这一行动引起了外蒙民众和哲布尊丹巴的强烈反应。哲布尊丹巴曾致函北京政府请求派兵援助,但北洋政府因国内政治局势复杂,未能及时响应。
8. 苏俄的干预与外蒙的真正独立
在北洋政府的多次拒绝下,苏俄决定采取更积极的行动。1921年,苏俄支持的蒙古人民革命党开始在外蒙发起武装起义,并在远东共和国的帮助下,彻底击败了恩琴的军队。1921年7月,苏俄红军攻占库伦,成功击溃了恩琴的势力,并将其俘获。此后,苏俄扶持建立了蒙古人民革命政府,外蒙实质上走向了独立。
9. 外蒙古的独立宣言
在苏俄的支持下,1921年7月12日,外蒙宣布成立“蒙古人民国”。虽然外蒙表面上保留了君主制,奉哲布尊丹巴为“大汗”,但实际由蒙古革命政府控制。1921年9月21日,外蒙宣布与中国断绝宗主权,正式宣告独立。尽管当时的国民政府拒绝承认外蒙的独立,并多次与苏俄进行谈判,但外蒙的独立已成为事实。
外蒙的分裂过程,最终因多方势力的博弈而尘埃落定。虽然中国政府未曾放弃对外蒙的主权要求,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外蒙古在国际上逐渐被承认,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