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上,每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士背后都是数不清的人命,皇帝也是如此,每一任皇帝登基时都会掀起腥风血雨。皇帝在登基之前大都表现得比较谦卑,与自己的战友和谋士有难同当,但是,当他们登基以后却极少有可以有福同享的,比如朱元璋就杀害了大量开国功臣。
一、刘伯温辅佐朱元璋登基,朱元璋登基后监视朝臣
朱元璋能成为开国皇帝,自然不是一个心软之辈,从不优柔寡断,即便是帮助过自己的有功之臣,也能够痛下杀手。百姓都传言刘伯温是一名足以和诸葛亮并列的人物,在他的尽心辅佐下,朱元璋才顺利坐上了天子宝座。
刘伯温精通风水和占卜,对于军事谋略也是出类拔萃,可以说是明朝第一谋士。在朱元璋登基之前,李善长曾经私下问过刘伯温,为什么朱元璋久久不愿登基,是忌惮谁?刘伯温回了李善长三个字,就让其看明白了其中的局势。
朱元璋在历史上也是以心狠手辣出名的皇帝之一,他原本是一个平民百姓,最终却登上皇位,其中免不了有大量的追随者,只不过,史书中记载了朱元璋在登基后将很多人都杀死了,口碑较差。细细琢磨,朱元璋的行为也可以理解,他是依靠自己一步一步登上皇位的,心思和手段必然会十分狠厉。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废了丞相制,将相劝分散开来,成立了三省,巩固了皇权,另外,他还设立锦衣卫,专门为他搜集情报,时时刻刻检测朝廷大臣的行为,以防止他们有不臣之心。
朱元璋小时候生活艰苦,为了生活当了和尚,在四处云游时深入了解了老百姓的生活,并加入了当时的起义军,想要对抗元朝、朱元璋的聪明才智让他身边聚集了很多人才,也逐渐组建了自己的势力。随着时局的变化,朱元璋在小明王韩林儿手下,受其支配,即便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在明朝时期,朱元璋将皇权地位牢牢掌控,任何可能对他的皇位造成影响的人都会被他杀死。在他登基之前,他就已经将心狠手辣的一面展露出来一部分了,刘伯温也明白他之所以不登基,就是因为小明王韩林儿还没有死!
其实,朱元璋当时为了借韩林儿的势,暗中壮大自己的实力,不得已屈居人下,韩林儿的父亲当时是白莲教的头儿,势力极大,不仅可以庇护自子,还是一个挡箭牌。后来,白莲教起义失败,韩林儿逃到亳州,并在那里自称为帝,人称小明王。
二、李善长询问刘伯温朱元璋要杀谁,刘伯温三个字就点明局势
韩林儿手下的红巾军将元朝势力打的连连败退,但是,他却没有有效的手段控制红巾军的行为,也没有精力控制打下来的城池。长此以往,红巾军的首领逐渐被元朝军队打败,韩林儿的实力也被减弱了不少,前后夹击之下向朱元璋求助。
刘伯温建议朱元璋不要出兵帮助,否则以后没有安置韩林儿的地方,但朱元璋有自己的考量,最终亲自带兵就出了韩林儿,并让韩林儿在滁州居住,但是,他将韩林儿身边的得力心腹全部换掉了,表面上看起来对韩林儿十分友好,但实际上,他对于韩林儿已经起了杀心。
名义上,朱元璋是韩林儿的臣子,但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并不甘于屈于人下,李善长十分纳闷朱元璋为何迟迟不登基,到底他是在忌惮谁?刘伯温说:韩林儿,果然不久之后,韩林儿就死在了江中。韩林儿死后,朱元璋有了名正言顺称帝的理由,这才顺利登基了。
古代皇帝登基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表示自己的皇位是正统,是民意所致。韩林儿的死给了他一个合适的称帝理由,如果他不死,朱元璋登基后就会面临比较大的问题,这也是朱元璋必须要杀死韩林儿的理由。
而刘伯温三个字就道明了其中的真相,让李善长看清了当下局势,足以说明他对朱元璋的了解颇深,也从侧面表明了刘伯温的智慧。从这件事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有时候会依靠运气得到一些东西,但要想真正掌握住它,还是需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